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財經

易綱:內地加強逆周期調節穩定經濟大盤 不存通縮基礎

商台新聞

更新於 2023年11月14日02:40 • 發布於 2023年11月13日02:43

前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在《人民政協報》撰文,指當前經濟運行主要有幾個特點,包括,居民存在一定降薪預期和緊縮心理,傾向於增加儲蓄、減少負債,前五個月新增定期存款佔新增M2的比重達90%,比上年同期高出13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提前還款現像增多,部分微觀主體行為可能傾向於“負債最小化”。

但易綱指出,貨幣政策已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助力穩定經濟大盤。今年上半年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15.7萬億元,按年多增2萬億元。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帶動貸款市場利率同步下行。而人民幣匯率之前受美元高位運行,和境內暑期集中購匯因素影響,匯率一度走弱,但近期已有所回升。

易綱又指,新增信貸主要流向國有部門和科創領域,新能源領域增長較快但體量有限,相比過去的房地產對經濟的帶動作用不足。對GDP、就業貢獻較大的民營、中小企業信心有待提振。而受疫情衝擊、房地產政策調整等影響,地方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土地財政帶動基建投資的鏈條難以為繼,約束地方政府的發力空間。

易綱又指,房地產市場風險尚未出清,房企融資能力仍然較弱,流動性緊張狀況有所加劇。長期看,受城鎮化水平提升放緩、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影響,購房需求總量可能還會下一個台階。

外圍方面,易綱指,國外部門進入不穩定狀況,美國利率水平或在高位停留較久,自身的經濟金融風險在上升,全球經濟也趨於放緩。外需偏弱對中國穩外貿、穩外需帶來較大挑戰。

不過,易綱指出,內地物價走勢不存在通縮的基礎,中國需求仍在回升,貨幣信貸增長較快,不符合通縮的典型特征。隨著基數降低、經濟內生動力增強,消費物價有望溫和抬升,生產物價預計四季度亦可能回升。他又指,就業總體穩定,但結構性矛盾突出。隨著人工智能逐步替代腦力勞動崗位,未來勞動力供求的結構性錯配可能長期存在。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