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的名言「當別人貪婪時要害怕,別人害怕時要貪婪」早已成為投資界的經典。然而,令人驚訝的是,竟然找不到巴菲特直接說過「買低賣高」的引言。這句話的本質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麼簡單的建議卻讓許多人難以遵循?
首先,來看看股價圖表上的「高點」和「低點」的謬誤。以英特爾(美股:INTC)的股價圖為例,乍看之下似乎五年前就應該賣出去了。但是,如果縮小時間範圍,只看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的部分,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種視角的轉變,讓人意識到「高點」和「低點」的定義其實取決於參考點。608
這種情況就像是在賭博,總覺得自己能贏,但實際上卻不知不覺間陷入了FOMO(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而這種恐懼,正是影響投資決策的核心。
當投資者試圖預測未來的股價走勢時,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假設用2026年1月的股價作為參考點,今天應該買嗎?或者應該賣出呢?
這種未來的參考點充滿不確定性。想像一下,如果你被要求準確預測2026年1月的股價,恐怕只會一臉茫然。市場的「高點」和「低點」根本不存在,它們只是在事後才成為事實。
那麼,巴菲特所說的「買低賣高」究竟指的是什麼呢?他並不是像大多數人理解的那樣,試圖通過市場時機來定時「頂部」或「底部」。相反,巴菲特的策略是基於價值投資:即在資產被低估時買入,並在資產被高估時賣出。這就像用50美分買一美元,然後再以1.5美元賣出。
巴菲特的核心在於,不是追求最佳價格,而是追求合理的價格。他不試圖成為市場上的第一,而是努力保持在平均之上。這種方法論強調的是品質和價值,而不是短期的市場波動。
與巴菲特的理念相呼應的是格拉罕(Benjamin Graham)的「足夠回報」概念:「一項投資操作是在徹底分析後,保證本金安全並帶來足夠的回報。」這意味着,巴菲特在「買低賣高」時,其實是在關注股票的內在價值,而不是只看重股價的波動。
這種解讀也意味着,巴菲特在做出投資決策時並不是與他人競爭。他專注於按照價值投資的原則行事,相信只要堅持這個過程,最終一定會成功。因此,「買低賣高」並不是指短期的市場時機選擇,而是基於對資產內在價值的判斷。
大多數人對「買低賣高」之所以感到困難,是因為他們誤解了這一概念的真正含義——這並不是關於市場時機的選擇,而是關於在他人恐慌時勇於買入,在他人貪婪時果斷賣出。換句話說:「當別人貪婪時你要恐懼,當別人恐懼時你要貪婪。」只有正確認識並運用這個理念,投資者才能真正克服「買低賣高」看似簡單卻難以實踐的挑戰。
徐立言
www.facebook.com/hsulylab/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