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近年在造地上有了突破,做得更加好的是關注了市場的轉流率,是向前進步了。市場雖正在全面復常中,但不少市民仍嫌其速度太慢,加上樓市表現欠佳,撤銷樓市辣招之聲四起,有人引用地產前輩的名言「貨疏市爽,貨多市不爽!」而事實上,現在的建築成本急升、商業信貸息口也增加,再加上地價,其實發展商的利潤已大減,環球不利的因素多且複雜,發展商已開始不積極投地,並較積極去出貨,大家應該要留意及深思這個新轉變。若發展商真的去到不容易賺錢的地步,相信樓市調整的階段是否應告一段落?
其實香港政府近年都不斷放寬樓市辣招,「林鄭plan」、「波叔plan」、放寬釐印費及放寬借貸,這些都是修正措施,筆者相信要完全取消樓市辣招,在高官和公眾人士方面有以下顧慮:
- 放寬辣招之後樓價會不會大升?
- 會否讓利於發展商?令到日後貧富進一步懸殊?
- 在政治及宏觀方向是否配合中央?
事實上以2002年為例,政府退出市場對樓市十分有效!但是,當時政府退出市場有副作用,例如當年勾地政策令到港府失去土地供應的主動權!多方面問題是源於政策不夠快去改變,加上政治帶起的民粹令房屋政策包括資助房屋遲緩推行!到了今天連置業資助貸款計劃也未回復,要振興樓市去振興經濟筆者認為有三大原則。
第一,政府造地只造熟地!熟地是否去建屋在乎市場反應!只要熟地足夠的話,市場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很短時間內有樓花作供應,只追求「熟地庫」這做法便不怕供應過多!
第二,政府要說清楚和固定自己立場,總不能夠一面說不會平賣地,另一方面又不斷作出超平的賣地成交,這樣是會製造市場災難的!如果政府成交價格飄忽,只會令持貨的發展商心急出貨,而買入土地的價格便只能保守及低價了!賣地不同造地,賣地其實是要有商業智慧,否則「嚇死買家!擔心死市民!」
第三,先救二手再救一手,如果說振興香港經濟,救二手市場效益更大,因為每個成交都有兩個小市民受惠!而受惠的群衆亦較發展商快及直接去回饋市場!再者,先救二手就沒有任何政治風險,亦可以確定到基層生活比財團先得到改善!
要推動樓市其實需要很少力量就可以,因為政府已經打通了換樓鏈的按揭,只要鼓勵年輕人上車,換樓鏈就好像百葉窗簾般去逐步啟動各樓市板塊了。
如何啟動上車購買力但又不會有副作用?如果樓市淡靜令放盤量增加,筆者認為政府應該評估二手供應增加了多少,從這個增加的量去重新推出置業資助貸款計劃,徹底讓年輕人得到置業的機會,在供求平衡之下令到二手住宅市場有力起動,最後發展商亦會受惠及改善生意,香港政府現在需要的是明確的「市場策略」,去講究市場的反應,純粹靠行政經驗並不可以帶起市場的良性互動的。
撰文:祥益地產總裁汪敦敬
點擊即睇~>港九新界一手樓概覽 售價折扣、戶型圖則一應俱全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