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跟鞋、腳痛、鞋墊似乎是惡性循環,永遠緊密相連。高跟鞋穿多了會腳痛,腳痛自然尋求鞋墊緩減。然而卻不是很多人知道,不同腳形例如高弓足、扁平足、拇趾外翻等其適合的鞋墊也不同,想穿高跟鞋卻與腳痛絕緣,就要懂得選擇適合自己腳形的鞋墊。
一般腳形
內側足弓位置凹陷,本能有效吸收走路時雙腳的衝擊力,惟高跟鞋的斜度容易讓雙腳向前滑動,讓壓力聚集在前腳掌,引致腳部疼痛;若走路時將重心放在後跟,則會導致腳跟、腳踝承受更大衝擊。
一般腳形使用半墊鞋墊
半墊,用家可因應走路習慣,把鞋墊放在穿高跟鞋時受壓較嚴重的位置,即有助減輕腳痛;惟半墊容易移位,宜以膠紙在高跟鞋上定位。
高弓足
僵硬性足部結構,讓向內足弓位置凹陷過多,走路時大半腳掌「離地」,只靠腳掌外側位置承受走路時的衝擊,穿高跟鞋時不僅令腳跟和前腳掌承受極大壓力,更有可能導致腳踝向外推出,腳痛之餘,拉緊腿部外側肌腱及腳踝韌帶,容易出現「拗柴」、引致勞損受傷。
高弓足使用承托力強的鞋墊
專門為高弓足設計的鞋墊,能填補足弓位置空位有助承托,並卸去走路時產生的巨大衝力;惟這種鞋墊較厚,並非每雙高跟鞋均適用,且高弓足女生不宜穿上過高的高跟鞋,否則會加重症狀。
扁平足
與高弓足相反,扁平足指的是足弓位置弧度小甚至下塌。由於沒有足弓的減震,走路時腳底完全貼在鞋面/地上,穿高跟鞋時衝擊力便隨足部傳上膝蓋甚至脊骨,穿上高跟鞋時情況甚至更加嚴重,引起不少有關脊椎的痛症。
扁平足適合拱起形 鞋墊
足弓位置拱起的高跟鞋鞋墊,拱起位置有助營造足弓效果,承托並有助減震,針對輕微扁平足問題有一定緩減作用。
拇趾外翻
又稱拇囊炎,意思是拇趾的角度嚴重朝內側屈曲,成因之一是壓力令關節位置形成腫塊,是最常見的高跟鞋後遺症。拇指外翻會導致拇趾紅腫疼痛,嚴重影響走路,以至生活。
拇趾外翻適合矽膠趾墊
輔助趾墊,夾在拇趾與第二腳趾頭之間,防止拇趾繼續向外屈曲。惟穿高跟鞋時,矽膠趾墊會外露,使用時宜換上低跟踝靴或綁帶靴。長遠來說,鞋墊只能作緩解作用,發炎疼痛最終必需尋求骨科醫生協助。
**Follow us on:
- Facebook: elleOnlineHK
- Instagram: @ellehongkong
- YouTube: ELLE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