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財經

【致富智庫】學識4招自保 避開高息投資陷阱

on.cc 東網

更新於 2023年12月09日08:11 • 發布於 2023年12月09日03:00 • on.cc 東網

當高息環境變成近一年的投資新常態後,投資者無不積極尋求可帶來高收益的投資,但同時令更多警戒心不足的普羅市民墮入投資陷阱,損失辛苦賺來的血汗錢。理財專家教路,「先了解、後投資」,以及「戒貪」,是避開高息投資陷阱的靈丹妙藥。

【1.光顧持牌具信譽機構】

騙徒手法層出不窮,但離不開以「穩賺不賠」、「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產品誘使獵物上鈎。對於「好息」的投資者,一項產品若能保證100%可取回本金、兼保證有逾10厘的年利率回報,已經有莫大的吸引力。倘若買入後,初時確實可定期收到聲稱的利息回報,投資者更可能會深信不疑,進一步加大投資金額,但到其後才醒覺利息愈來愈少,甚至未能提取任何款項,屆時才發現受騙已經恨錯難返。

上古國際集團董事梁彥穎表示,香港的金融機構近年受到嚴厲監管,出現持牌金融機構騙人的機會率已經很低。要防備的反而是一些中介人,介紹一些未受香港監管機構(包括證監會、保監會、金管局)監管或監管不足的金融產品。

他舉例,某些中介人介紹聲稱由離岸銀行推出的「高息定期存款」,但實際是龐氏騙局(層壓式投資騙案)。又例如早前的無牌虛擬資產平台JPEX事件,利用大多數市民不熟悉的虛擬貨幣,製造月入20厘高息的假象,訛騙市民投資。過往亦有訛稱來自馬來西亞的「外匯投資基金」,每月回報8厘或以上,在香港以傳銷方式推廣,曾被證監會及商業罪案調查科高調拉人封舖,但最後竟然因證據不足而不了了之,投資者的投資金額亦無從追討。

因此,若要避免成為下一個投資陷阱的受害者,謹記選擇光顧持牌、信譽良好的金融機構和中介人。

【2.戒除貪念免跌入圈套】

梁彥穎認為,投資者要避開高息投資陷阱,其中一個方法是戒掉貪念。試想一下,香港銀行承做樓宇按揭的利息收入只不過是年息3厘以下,一般商業借貸極其量也只是10多厘左右,要是有一項投資可以保證每月獲取10厘以上收入,擁有這麼多資源的銀行為何不自己去賺?

不動用資源去賺取這些收入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背後風險極高,有機會連本金都會蝕掉。因此,一般市民要警覺,若然銀行都不參與的投資,一定是風險極高,甚至是不存在的,只是騙子拿來騙人用的圈套。

一般而言,過度的貪婪不利投資。在投資操作上,太想短期大賺致富,貪勝不知輸,最終反而容易由賺變蝕,見財化水。因貪小便宜而被騙,亦正正是被貪婪所害。即使在企業層面,好像近年房地產企業遭遇的債務危機,不少也是貪快貪大的後果。

【3.投資前要先做足功課】

梁彥穎建議,要避免高息投資陷阱的最佳辦法是先了解整個投資項目,判斷是否真實,以及向監管當局查核有關機構是否註冊公司,若查明並非註冊公司,行騙成分已相當高。金管局、證監會、保監會都設有網頁供市民查詢公司是否已經註冊和持牌,只要輸入機構名字便可一覽無遺。而中介人是否註冊,也可在網站上查詢。

舉例證監會網站上的「持牌人及註冊機構的公眾紀錄冊」,可讓公眾查核公司和中介是否領有《證券及期貨條例》下的牌照,或《打擊洗錢條例》下的牌照。以公司為例,找到相關資料後,大家可進一步檢查公司網站連結等資料,以及致電公司查詢,以防有騙徒冒充持牌公司。

此外,證監會網站設有「無牌公司及可疑網站名單」,列出沒有在香港領取牌照,並引起證監會關注的公司。這些公司被懷疑現正或曾經以香港投資者為推銷對象,又或聲稱與香港有聯繫。若按名稱或類別進行搜尋後,發現某公司已被列入名單內,便要加以警惕,不要貿然投資。

他指上述方法可能比較複雜,需要投資者具備一定程度的知識才可操作。若真的不懂投資,建議可轉去請教一些熟悉投資的朋友,若這些朋友都異口同聲說不宜投資,那就一定不要投資了。若數名熟悉投資的朋友都說可以考慮,並說出相關風險,那就值得考慮。當然,最終是否真的動用真金白銀投資,仍是自己深思熟慮後的決定,不是單單朋友說幾句、不理自身財務狀況就倉促決定。

【4.了解高息產品背後條款】

香港的銀行均受嚴厲監管,所以透過銀行進行投資,一向予人穩健、安全的感覺。無錯,如果你敍做的是定期存款,原因是定存利率明碼實價,且目前有高達50萬元的存款保障。

然而,不要忘記,銀行始終是要爭取利潤的商業機構,會透過銷售保險、理財產品等獲取佣金、手續費等,以賺取非利息收入。因此,如果看到銀行以遠高於一般定存息率的利息作招徠,投資前絕不要掉以輕心。

理由是高息背後,可能與風險相應增加有關。例如不少銀行為客戶提供的外幣掛鈎存款(有銀行把之稱為「高息投資存款」),利息隨時超過10厘,但要留意這不是簡單的外幣定存,不僅不保本,不受存保計劃保障,而且在最壞情況下可以損失全部本金甚至「輸凸」。外幣掛鈎存款是一種結構性投資產品,一般與一對貨幣掛鈎。投資者買入後實際是賣出該貨幣組合的認沽期權,因而收取了期權金作為回報,但風險是該貨幣組合走勢不如投資者預期,之後要以合約的行使價接貨,最終投資者要付出更多本金補倉並出現虧損。

梁彥穎表示,現市況下若要安穩地賺息,可考慮年息率超過4厘的港元定期存款,又或投資美國國債。至於是否參與銀行售賣的外幣掛鈎存款,他建議了解及掌握外匯市場走勢的投資者才適合參與。不過,如果外幣掛鈎存款所涉及的兩種貨幣是投資者有自用需要,有能力長期持有,亦可考慮投資。

儘管如此,他提醒大家投資外幣掛鈎存款前需留意槓桿比率,不要做太高槓桿,亦不要以為息率愈高愈好。因息率與接貨價有關,不能說息率多少才合理,而是應看哪一個接貨價你認為便宜,就選擇相應的息率。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