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緬甸強震引發海嘯警戒 泰國沿海地區嚴陣以待

VOCO News

發布於 03月28日08:52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緬甸週五(3月28日)發生規模7.7強震,震央位於中部實皆(Sagaing)地區,震源深度僅10公里,強烈震動波及東南亞多國,連泰國首都曼谷高樓也有明顯搖晃。此震災不僅造成緬甸境內基礎設施嚴重毀損,包含歷史悠久的阿瓦橋(Ava Bridge)倒塌,更引發沿海國家對海嘯風險的高度關注。

太平洋災害中心地震學者陳娜塔莎博士(Dr. Natasha Chen)指出:「這類淺層強震除直接破壞外,也極易在構造活躍的地區,如安達曼海引發海嘯。」

泰國正值春季旅遊旺季,沿海觀光重鎮如布吉島、喀比與皮皮島人潮聚集,泰國氣象局緊急加派海上浮標監測安達曼海波動,飯店業者已對旅客實施災防說明會,並清除主要疏散通道,嚴陣以待。

泰國災防廳專家拉塔納蓬博士(Dr. Somchai Rattanaporn)警告:「從海嘯生成到登陸,有時僅是數分鐘。我們的警報系統必須在黃金時刻內發揮作用,才能守住生命線。」

泰國自2004年印度洋海嘯後重建與強化海嘯預警系統,包括海岸警報器、自動簡訊通知與即時監測站等,這次將迎來近年最嚴峻考驗。

官方提醒民眾與旅客務必掌握基本避難準備:

熟悉所在地區的疏散路線與高地位置

準備隨身急難包(飲水、藥品、證件)

保持行動裝置電量,關注官方通報

災時應快速、有序前往安全地點

除了身體安全,心理健康同樣重要。臨床心理學家黃帕莎醫師(Dr. Malia Wongprasert)指出,許多人在地震後出現「預期性創傷」反應,即因災害可能來臨而產生的強烈壓力,「人會長時間處於備戰狀態,影響情緒、判斷與決策能力。」

目前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協國家均已向泰國提供支援,日本也透過遠端提供海嘯專業諮詢。東南亞國家聯手應變,儼然成為繼2004年海嘯以來最密集的一次跨國防災行動。

地震與海嘯的關聯如同石子投入水面,震動可迅速擾動整個海水柱,不同於表面波動的風浪,當海嘯接近沿岸淺水區時將累積巨大破壞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