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會否超越人類?再具體一點地提問,人工智能會超越人類智慧嗎?這個問題被提出過無數遍,也在小說和電影中被推想演繹過許多不同的版本。然而未來之事無法完全預測,不如著眼當下,了解人工智能正在如何被具體應用——知己知彼,才能提高「戰勝」機率,不輕易被取代,對吧?
解決了客戶 也解決了職位?
「但凡是比較有『內涵』的工作,就不太容易被AI取代。」香港科技園公司STP Platform總監霍露明(Crystal)博士說。STP Platform是一個促進創新科技發展,並推動科技應用於各行各業的平台,作為掌舵人的Crystal,自讀大學起已著手研究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操作。「文書行政類別、重複性高的工作,相信會受到最大影響。」至於牽涉創意的,她認為較難被替代。「雖然現在AI可以生成動畫等創作,但只具外表而未必存在內涵。」對於人工智能帶來的「技術性失業」憂慮,她笑說:「我常以古老行業『倒夜香』作例子。」她指隨著社會發展,某些職業自然會被淘汰,「所以重點應該是如何將自己upgrade,去做其他不同的工作。」
她以客戶服務員作為較近代的例子。「客服的工作,很大程度是安撫想要投訴的顧客,聽他們吐苦水,然而多數客戶的不滿,並不是因為客服回答得不好,而是他們拿著電話等了很久。」人工智能技術就在最根源之處解決了這項問題。「AI可以將客戶快速分類,又可以同步應付很多客戶,讓他們不需要排隊等候,chatbot(聊天機器人)又可以回答很多基本問題。」解決了客戶,是不是也意味著「解決」了客服的職位?Crystal緊接著立刻解答:「現在有很多實例,就是本身擔任客服的員工,會轉去做銷售工作。當AI回答了客戶的基本問題後,員工就可以按其需要推介合適的產品。」她認為客服工作本質上容易令員工累積負面情緒,人工智能有助他們從中「解脫」出來。「轉換了職位,有些員工更能感受到自己為工作付出的價值,對於他們自我提升也有所幫助。」
但凡是比較有『內涵』的工作,就不太容易被AI取代……重點是如何將自己upgrade,去做其他不同的工作。
然而要以人工智能完全取代真人客服對話,也非一朝一夕的事,大概也有很多人遇過答非所問的聊天機器人,或只懂一味回答「對不起,我還在學習中……」Crystal也指出人工智能並非一項「即買即用」的技術,這也是很多人對其普遍的誤解之一。「AI需要時間去學習,而且必須要提供已整理好、有系統、有結構的數據資料讓它學習,你不可以只丟給它一萬小時的真人客服對話錄音,就期望它會學懂。」她簡單說明其中一個入手方法,就是用另一套人工智能系統,將人聲對話翻譯成機器懂得辨識的語言,再加上它懂得辨認的標籤。「這就是multimodal AI(多模態人工智能)。」
AI潛力大爆發的兩項應用
除了聊天機器人這類明顯可見的實例,有沒有一些極具潛力、短期內會佔據重要席位的人工智能應用?她預測道:「其一是cyber security(網絡保安)。現在電子支付、電子理財等的應用非常廣泛,要是被黑客攻擊,帶來的損失可想而知,而以人力全天候監控是不可能的事,何況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黑客的技術也在不斷提高,所以相應的保安技術也要進步。」她認為要防範黑客的,並不只限於金融業界。「就說無人駕駛技術吧,要是系統被hack了,後果將會不堪設想。」她說現行的一般保安系統大多是被輸入一個數值指標,例如10%,當網絡的異常流量達標就會作出警告,而人工智能就能透過學習,作出更具彈性和智慧的決定。 另一個深具潛力的應用,是藥物開發。「傳統的藥物開發需時可以長達8至10年,若運用AI則有可能縮減至3至5年。它協助加速的是前期階段,實驗室做的事情,很多時候是將各種不同物質放在一起,然後等待結果出現,花的時間相當長。AI就可以將一些前期實驗以simulation(模擬)來進行,待獲得一些初步數據和結果後,再進行真正的實驗。」她亦指出這有助避免人為失誤,例如記錄出錯。「現在甚至已有在研究由AI輔助的臨床實驗。」她強調這些技術應用,將會為人類帶來很大的幫助,「新藥研發時間真的太漫長,很多人都等不到那一天。」
數據帶來發展 也帶來疑慮
談到人工智能在香港的未來應用展望,她認為是推動智慧城市,以及背後的數碼經濟。「智慧城市就是將大量的工作和服務數碼化,從數據去了解市民的喜好需求和生活習慣,並從這些數據推算能夠創造甚麼價值,如何推動新經濟、新商業模式。」她認為這方面的發展都牽涉到基建,所以政府的配合推動是必要的。
關於大眾對數據私隱的疑慮,她首先表示私隱條例能作出保障,另一方面亦指出分享數據的好處。「全球有一個新概念:每個人都是自身數據的擁有者,而我有權授權別人使用這些數據。身體數據就是切身的例子,假如我們不幸在外國發生意外,若當地醫院想獲得我們儲存在香港醫療系統的病歷等資料,是無權取得的——即使那明明就是躺在病床上的我所擁有的資料。」在「數據擁有權」這概念出現的同時,她亦強調要以區塊鏈及智慧合約等技術,去保障數據傳輸時的安全性。「這項新概念在香港尚未普及,但全球很多先進國家已意識到其重要性,並衍生出很多相應的人工智慧技術,在保護私隱的同時,也在為全人類謀福利。」 [caption id="attachment_163005" align="alignnone" width="500"]
by Midjourney[/caption] Text: Monica Ng Photography: Raymond Chan
人工智能與我們的距離
▷ 理財更簡單極速 | Planto創辦人劉于嘉:AI已改變金融業思維模式 ▷ 醫療數據新世代|FindDoc創辦人伍俊彥:AI讓醫患溝通更精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