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移民媽媽闖天涯】崇尚開放荷蘭適合華人嗎?港媽細說生活點滴

LINE TODAY

發布於 2021年02月28日05:00 • Kimmy

香港人對荷蘭的印象可能只於觀光客的層面,風車、大麻、紅燈區,有自然花海景致,也有開放自由的生活文化,而且經濟繁榮,也是歐洲著名的宜居城市。現在港人或許對這個國家不太熟悉,其實荷蘭在七、八十年代是新界居民熱門的移民地點,今次的受訪對象Dion的丈夫,其父母從前正正是新界居民,因工作而遠走他方,他丈夫是當地土生土長的華僑,一次回港偶然結識了Dion,相識相戀後,2015年1月雙雙到荷蘭定居,結婚無想過生子,但意外天賜仔仔給他倆,現在22個月大,展開成為荷蘭港媽的新生活。

Dion

移民時間:6年

現居地點:荷蘭Gelderland省Arnhem巿

荷蘭兒童最快樂?

荷蘭小朋友的快樂指數一向高,這是因為他們在媽媽肚內已享妥善照顧,Dion表示:「在荷蘭,婦女一知道懷孕了便相當受重視,荷蘭婦產科在世界是數一數二的,整個懷孕過程我都有足夠支援。孩子出世後,助產士一直觀察照料,確保母嬰情況良好,就會將個案交予專責兒童成長的諮詢機構,一直到孩子4歲。在此期間諮詢機構會安排醫生護士定期檢查,盡力確保孩子健康成長,又會提供家長一切所需,如管教建議、營養資訊、兒童發展等實用資料。」也許你會說這些服務香港的母嬰健康院也有吧,在荷蘭較特別的是他們會組織家長茶聚:「這些聚會目的是希望父母與孩子在住家附近都有朋友守望相助,社區中有足夠支援。」除了政策支援,荷蘭文化普遍重視細路,他們覺得嬰孩是一件美好的事:「街上的人見到BB或幼童,都會主動對細路笑及打招呼,友善的氛圍讓人感覺愉快。」

關於教育 她想說的是馬拉松

至於教育,荷蘭的教育制度和德國的類近,主張幼年時期學習自理,透過玩耍傳授知識,直到小學才開始學術性學習。據Dion觀察:「荷蘭父母一樣會與孩子溫習,但同時重視孩子其他興趣發展,一樣會上補習班、學琴、上畫班、跆拳道班等,分別是以輕鬆快樂的形式,希望孩子無壓力地享受學習過程,培養興趣多於著重效果。就算到中學選科,都是以學生的期望與興趣為首要考慮,壓力較小,讀書也開心點。」不同於香港的功利主義,沒有層樓就什麼都不是,Dion解釋:「在荷蘭社會有真正平等的概念,帶出職業無分貴賤,就算是低技術性工作收入較低,但有份長工的話,買樓和養活自己都沒有大問題。」

香港一直宣揚「贏在起跑線」的觀念,但作為一個有家庭及兒童工作經驗的社工,Dion覺得這是荒天下之大謬:「人生不是短跑,不應只追求爆炸力,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那些所謂贏在起跑線的選手,可能發力時候不對,最後或許連賽事也未能完成呢!我認為一個輕鬆快樂的童年對小朋友成長才是最有啟蒙性,價值觀比知識技能重要,往後即使遇到難關,也可以靠心態過關。快樂童年很簡單,例如與家人樂聚天倫的時光,一起研究益智有趣小玩具、做手工或者親親大自然等,這些相處令父母孩子間有更深了解,良好的家庭關係就是孩子面對外界壓力的強大後盾!」

孱弱港女練就荷蘭體質

香港女士重養生,因為大家都有多多少少的小毛病,如經痛、怕凍、皮膚病等。想當年Dion在香港不時傷風、肚痛、偏頭痛,看中西醫是家常便飯。來到荷蘭試過腸抽筋睇急症,醫生只是給她一杯凍水與兩粒止痛藥。而在香港困擾她的皮膚問題也帶到來荷蘭,被誤診多年的她在這裡被醫生很快斷症並找出病因,不過換來的不是治療而是等待!Dion萬般不解又憤怒,最後還是事實戰勝誤解:「這位家庭醫生雖然確診我的遺傳病,但都想再觀察長時間一點,看看會否自行痊癒才展開療程。其實荷蘭傷風感冒都不吃藥,普遍感冒病癥不超過2日就會痊癒,其實這反映了少吃無謂的藥,啟動到人體本身自我康復機能的好處。」

Dion在荷蘭日久,漸漸也練到荷蘭人體質,以前在香港經常被傳染生病,往往一病就久久不會好。到荷蘭兩年左右,其他人病都傳染不到我,有病都極速病癒,真的神奇!自從BB出世,他倆就算被風吹雨打也無傷風感冒過。Dion由起初不明白荷蘭醫生style,到信任醫生與自身自癒力,其實想以自身經驗帶出一個訊息:「無論是文化思想還是實際生活細節,移民人士應該保持開放的思想,去接受新思維及嘗試去明白當地的文化,不應該以固有習慣去判定新家園如何不足。與其經常想香港多好多方便,這只會苦了自己,令自己的適應路更崎嶇!」

社工變義工 助人助貓助自己

雖然官方語言是荷蘭文,幸好荷蘭人的英文普遍非常好,純講英文在這裡與人溝通是沒有問題的,Dion起初因為此原因,同時嫌學費貴不想交學費,而且身體問題沒有放心思學習,所以她的荷蘭文一直維持中學級程度。可是她發現這樣難找工作,對自尊也有影響:「小朋友出世後,我怕將來在學校不能融入家長圈子,又怕老師為難,加上自覺入荷蘭籍已久,仍對荷蘭文聽不明看不懂一知半解,實在說不過去。所以去年夏天我下決心溫習當年中學級內容,然後報大學程度課程,上完個人『正常』返,起碼我講電話時,老公會覺得學費交得抵!」

掌握到語言之後,就嘗試擴闊生活圈子,希望找各種方法融入當地生活,曾當社工的她,發現做義工是一個極好的方法:「在這裡每個城市都有義工recruit page,因為我自覺荷蘭文不濟,所以選擇去做動物義工。我做的機構是一間專收留老弱病貓的老貓屋,幫助那些貓安享晚年或善終。我就由義務剷屎官同清潔工,轉了做拍貓龍友,幫忙出宣傳領養。」

之前Dion對荷蘭人的印象流於道聽塗說,源自家人的華人朋友,他們認為荷蘭人說話苛刻,成日嘲笑人,工作又hea,但做義工讓她接觸多些當地人,改變了很多想法:「我和真正荷蘭人相處後,不能否認『mean精』及無禮貌的人全世界都有,但有禮、令人好開心舒服的荷蘭人都很多。其實華人的mean是荷蘭人的坦率,他們喜歡先小人後君子,但華人覺得這樣是無禮、計較。和荷蘭人相處後,我個人變得正面,也享受荷蘭整個環境氣氛,因為他們更懂得享受生活,維持身心健康。」

撰文:Kimmy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