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4: 擬寬高才滙款港置業
施政報告2024︰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2024年10月16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各界對此充滿期待。本文將深入解析各界對施政報告2024的建議與期望,為您提供全面而詳細的洞察。
房屋政策新動向
劏房政策建議
立法會議員鄭泳舜和鄧家彪就劏房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 設立最低面積標準: 劏房最小面積不少於7平方米
- 界定劣質劏房標準
- 要求業主聘請專業人士檢視劏房
- 給予業主改正期
- 建立完整的劏房資料庫
- 優先安置有小童或長者的劣質劏房家庭
這些建議旨在循序漸進地改善劏房問題,同時兼顧執行可行性和各方利益。
人才引進策略
高才通計劃申請情況
截至2024年7月,高才通計劃取得以下成果:
- 總申請數: 93,842份
- 獲批數: 74,587份
- 被拒數: 4,531份
獲批人才分析:
- 25%為高收入人才(年收入250萬港元以上)
- 75%為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
- 95%來自中國內地
- 其他主要來源包括加拿大、美國、澳門和新加坡
人才背景與年齡分佈
- 13間內地大學位列合資格的全球百強大學
- 獲批畢業生最多的大學: 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
- 67.8%的獲批人才年齡介於18-40歲
體育文化發展規劃
立法會議員霍啟剛提出了以下建議:
- 聚焦高增值盛事活動
- 擴大國際市場範圍
- 利用「共同投資基金」吸引國際大型體育盛事
- 與大灣區合作發展文化和深度旅遊
- 支援海外電影來港取景
這些建議旨在提升香港作為盛事之都的地位,並促進文化旅遊業發展。
青年置業新方案
工聯會提出了「青年置業儲蓄」先導計劃:
- 計劃期限: 三年
- 名額: 每年600個
- 對象: 21-40歲無自住物業青年
- 儲蓄方式: 購買政府指定債券或基金
- 最低供款: 每月約4,240港元
- 原則: 採用「嚴入寬出」原則
中方積極協調 擬寬高才滙款港置業
政策背景
- 港府招攬人才,多數來自內地
- 現行政策限制內地人才滙款來港多方面限制
- 港府一直主動爭取放寬人才跨境滙款限制
中方態度
- 中方亦積極協調
- 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表示「有進展」
- 認為可在確保金融安全下逐步討論
滙款機制建議
- 內地人才若要在港置業、投資等,需要滙款
- 可考慮以指定用途或閉環管理方式進行
- 銀行負責審核交易的真實性、合理性
- 監管有關資金,確保不會挪作其他用途
專家意見
- 銀行界人士指出,銀行扮演重要角色
- 需要願意參與,涉及商業考慮
- 高學歷、高收入、從事高端職業的客戶,可能較易獲批
相關城市
- 廣州、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大灣區內地城市
- 已有相關政策允許區內地產結算支付便利化
中小企業支援措施
多家中小企業分享了政府資助計劃的成功案例:
- 本地中藥廠: 成功開拓智能生產線,包裝產量增加一倍
- 家居保安裝置公司: 設立智能生產線,產能和生產靈活度大幅提升
- 電路板公司: 受益於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
- 母嬰產品公司: 利用BUD專項基金開拓電商市場
- 百年珠寶品牌: 使用「科技券」計劃升級系統
- 清潔器材公司: 期望政府提供更多轉型援助
強積金政策建議
工聯會理事長黃國就強積金政策提出了以下建議:
- 盡快落實低收入及自僱人士代供強積金
- 調整強積金供款上下限
- 推出保證回報高於通脹的強積金產品
- 政府角色轉變,更積極主動回應市民訴求
常見問題
施政報告2024會針對哪些主要領域?
施政報告2024預計將涵蓋鼓勵生育、土地房屋、運輸基建、基層津貼和教學資助等多個領域。
高才通計劃的申請情況如何?
截至2024年7月,高才通計劃共收到93,842份申請,其中74,587份獲批,主要吸引了來自中國內地的人才。
政府對劏房問題有何新措施?
立法會議員建議設立最低面積標準、界定劣質劏房、建立資料庫等措施,以循序漸進改善劏房問題。
「青年置業儲蓄」計劃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該計劃為期三年,每年提供600個名額,針對21-40歲無自住物業的青年,採用「嚴入寬出」原則。
政府如何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政府通過各種資助計劃,如BUD專項基金、科技券等,幫助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和拓展業務。
施政報告2024將為香港未來發展指明方向。各界提出的建議涵蓋多個領域,反映了社會各界對香港未來發展的關注和期望。政府需要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同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政策,推動香港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