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新世代潮語 “Brain Rot”「腦腐」 獲選牛津年度代表詞

國際 on LINE

更新於 2024年12月03日08:33 • 發布於 2024年12月03日00:32 • Joy
新世代潮語 “Brian Rot”「腦腐」獲選牛津年度代表詞。(圖 / X@OxUniPress)
新世代潮語 “Brian Rot”「腦腐」獲選牛津年度代表詞。(圖 / X@OxUniPress)

你試過漫無目的地滑手機看社交平台、短片,一滑便不知不覺地看了幾小時,但卻無法說出自己看了甚麼內容嗎?這種狀態在網絡上被稱為 "Brain Rot" (腦腐),而這詞就被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選出,成為本年度《牛津英語大詞典》的代表詞。

根據牛津大學出版社的定義, 「腦腐」 一詞指,一個人的心理或智力狀態,因過度消費在瑣碎或缺乏挑戰性的內容(尤其指網上的內容)而惡化的情況。

「腦腐」指一個人的心智因過度消費在瑣碎或缺乏挑戰性的內容而惡化的情況。(圖 / X@OxUniPress)
「腦腐」指一個人的心智因過度消費在瑣碎或缺乏挑戰性的內容而惡化的情況。(圖 / X@OxUniPress)

「腦腐」這個詞首先是由Z世代與Alpha世代在社交媒體上使用而流行起來,後來被廣泛用於描述出現於社交媒體等媒介的低質量、低價值內容的現象及其影響。

牛津大學出版社指,從2023年到2024年,「腦腐」的使用頻率激增 230%,成為網絡交流與文化討論中高頻使用。

過去一年,腦腐」的使用頻率激增 230%。(圖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過去一年,腦腐」的使用頻率激增 230%。(圖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經過3.7萬人投票後,「腦腐」搫敗其餘5個入圍詞彙,包括demure(端莊)、Romantasy(浪漫奇幻)、Lore(傳說/背景知識)、Slop(電子垃圾)和 dynamic pricing(動態定價),成為本年度的代表詞。

其實「腦腐」一詞,首次出現遠在互聯網誕生之前。1854年,美國著名作家梭羅,在其著作《湖濱散記》(Walden)中,用「腦腐」來批評社會傾向於貶低複雜的思想,認為這是一種心理與智力努力普遍衰退的表現。

心理學家兼牛津大學教授普日貝爾斯基(Andrew Przybylski)表示,這個詞流行起來是「我們生活時代的象徵」。

牛津大學出版社的詞典部門總裁格拉斯沃爾(Casper Grathwohl)表示,回顧過去20年的牛津年度詞彙,可見「社會越來越關注虛擬生活的演變,以及互聯網文化如何滲透到我們的日常對話中」。

他還特別指出年輕一代用「腦腐」來自嘲,令這詞在社交媒體上爆紅,但這些社交媒體,根本就是導致「腦腐」的原因。他認為「腦腐」這一詞彙既是一種幽默的批評,亦反映了虛擬生活的潛在危害,對科技、心理健康與社會變遷的嚴肅反思。

社交媒體被指是導致「腦腐」的原因。(圖/Pixabay)
社交媒體被指是導致「腦腐」的原因。(圖/Pixabay)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