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50萬受試者花10年證明 簡單多做3件事可預防失智

康健雜誌

更新於 2023年02月01日08:23 • 發布於 2023年02月01日08:23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黃淑玲編譯 圖/Pexels
50萬受試者花10年證明 簡單多做3件事可預防失智
50萬受試者花10年證明 簡單多做3件事可預防失智

老後最怕失能、失智,一項新研究顯示:運動、做家事、親友交誼,這3件持續保持精神與身體活動的事情,能夠在年齡增長之後,罹患失智症或認知功能減損的風險可以明顯降低。

發表在美國神經學學會(AAN)醫學期刊《神經學》裡的這項研究,超過50萬名受試者自行報告自己長達10年時間跨度的行為,結果發現,經常運動或從事體力活動,像是家事、農活,以及拜訪親友等等,都能減少罹患各種類型的失智症,包括阿茲海默症。

研究共同作者、中國四川大學教授宋歡接受美國健康媒體《Health》專訪表示,「到目前為止,失智症的治療方法仍然相當有限。所以,如果我們知道可以經由什麼簡單的改變來有效預防,就很重要。例如,讓自己的生活型態更健康。」她強調,多進行健康的身體與精神活動,不論個人遺傳到的基因易感性為何,都能產生預防失智的效果

(圖片來源/Pexels)

這項研究分析來自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的資料,英國生物樣本庫是一個大型的生物醫學資料庫,內有50多萬英國居民的健康與基因資訊。

在研究開始徵集受試者時,共有近51萬位沒有失智症的人參加,他們的平均年齡為56歲。受試者記錄報告自己的身體與精神活動等級,諸如做哪些家事,花多少時間交誼,使用電子裝置的頻率……等等。

經過大約11年的長期追蹤,5,185位受試者被診斷患了失智症。研究人員發現,受試者的身、心活動水準與失智風險有關。

培養長期活動習慣 促進健康防失智

日常生活中一直保持活動力的受試者,獲益良多。其中,經常運動的人得到失智症的風險減少35%,例行做家事的人減少21%,常和親友往來的人減少15%。

研究人員也把基因、家族病史對罹患失智症的影響考慮在內,發現健康的生活型態還是能帶來好處。宋歡說,他們另外對「具有不同疾病易感基因」的受試者分組,分析其與失智症的關係,結果顯示從事身體、精神活動,同樣能夠降低這些群體的風險。

洛杉磯加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老年醫學部主任魯賓(David Reuben)表示,其實2015年一篇發表在醫學期刊《刺胳針》、簡稱為FINGER的研究,就已指出,健康的飲食、運動、精神刺激、心臟血管健康,都具有降低失智症發生的作用

這項新研究,又再提供一些證據。然而,這只是支持了──良好的生活型態有助預防失智這個關聯,但學界還未完全理解關鍵點的因果關係在哪裡。

魯賓醫師說,「有些人認為,血管可能扮演頗為吃重的角色。」他提到,這派人士的論點是:可能我們保持良好的活動力,血管因而健康,然後又促進腦部健康。至於心智方面的刺激、社交活動的正面影響,就比較難解釋,或許,它們讓腦細胞產生較強的連結,從而保護認知能力免於退化。

神經學專家瑞曼納(Vijay Ramanan)醫師提醒,從事身、心活動的效果,不是短期內就會有展現,需要的是生活型態長期持久的改變,「你今天出門去打一場網球,不會下星期認知功能就馬上增強。」

美國國家老化研究所(NIA)則是建議從事下列活動,促進腦部健康:

● 經常整理花園、騎腳踏車或是散步

● 做瑜珈或寫日記來紓解壓力

● 參加新課程或新社團

● 例行讓醫師了解健康狀況

「每個人都希望給我一顆藥,就能預防失智。」魯賓醫師點出大家想要省事的心理,他說,改變生活型態相對難度高,但這是當前面對沒藥可醫的失智症,醫療專業人員所能給出的最佳預防處方。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