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周日話題:老師開學了——沉澱了,發現愛更加多

明報

更新於 2022年08月27日18:27 • 發布於 2022年08月27日20:30

【明報專訊】教師流失的新聞、餞別舊同事的消息交錯彈出,一己私事跟時代大事,竟因手機的允許通知而糾纏緊扣。或去或留,好好哭過後,興許你有反躬自問決意教書的意義?

早前跟入行不久的教師們一起寫「影響過我的老師」,讀着讀着,覺得教育心法真的像H筆下的中史科「俠女」般,無法簡單複製、卻又一代一代的傳承,自成一派:

鄒老師說話直又快,言簡意賅,能與學生一樣準時放工,連走路也帶風一般,很有俠女風範……老師在教學上的行雲流水,當時稚嫩的我,認為她的快是因為經驗老到。成為老師後,發現除了經驗,老師所花的努力絕對比我想像的多!當我日復一日教書……我就愈發現,她真是一位望塵莫及,好強的老師!她是我的教學模板,雖我不會與她一樣,畢竟個性不同,但她就是一位楷模,讓我可以不斷自省與學習。

學生時代,能遇到像小說中來去如風、讓人甘心食塵的俠女當老師,想必曾為講台下的H帶來許多想像空間。H說過自己性格隨意、但教學盡責,即使她明言自己跟鄒老師個性不同,仍讓人隱約感到她已把這瀟灑但擇善固執的俠女精神傳了下來。

俠客原型算是例外。年輕教師分享的小故事,十之有八以「平凡主人翁不因xx而背棄教育價值」的敘事為主線。而我在這些新晉同工的身上,多少看到前輩潛移默化的痕迹。

價值引導實踐

阿Ming讀的是一所band 3中學,教數學的戴老師卻沒有讓這標籤變成他們輕看自己的理由,促使幾次在校內數學獲得滿分的阿Ming為自己訂定更高的目標:「她沒有因為學校是band3調淺內容……使當時的我明白要於公開試考獲佳績,單靠校內的練習並不足夠」。另一方面,身為助理校長也任數學科主任,戴老師沒有以一校的行政大事蓋過傳道授業,用心兼顧不同學生的需要:「她留意到那些同學成績較差時,會加以抽問及耐心引導回答,對於成績較好的同學,她會額外準備較深的工作紙給他們。」出身band 3學校的阿Ming,今天成了一位重視照顧學習差異的數學老師。

跟戴老師一樣執意不讓學生輕看自己的,還有YY高中時的區老師:

還記得他知道我的SEN情况……我告訴他中四的老師(從前)對我測驗的做法,是刪去部分題目着我不用做……當年無知的我認為這方法不錯,但區老師認為這反而害了我,讓我少接觸部分題型,不能全面表現我的能力……他說寧願辛苦點,着我放學留校繼續完成試卷,讓我早點習慣,最後我確在公開試取得滿意成績……這反映教師在平衡照顧SEN同學需要及保留同等學習機會上的專業性。

區老師拒絕任意地為SEN學生設限,沒有勸她「接受現實」少做題目,反而給予YY支持去挑戰他人套在「SEN學生」身上的框架,讓她豁然明白何謂真正的「教師專業」。YY今天對教學的使命感,跟區老師為每個學生創造機會的取態息息相關。

至於中學生涯跌宕的M,形容自己「因為淋過雨,總想替別人撐把傘」,校園的苦與樂迫使她反思教育價值,結晶成為M當老師的原點:

回想中三那年,我的成績偏科問題嚴重,文科是增益班的常客,理科班卻是補底班的熟面孔。在連續第四次數理考試不合格後,班主任在課上對我大發雷霆,着我趕緊轉校以免影響公開考試的合格率……當時覺得「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隨便找了家附近的學校申請入學。

校長面試時拿着我的成績單說了句:「中文考得很不錯呢!」我瞬間淚目……原來世界上還會有人看得見我的優點,原來我並非一無是處,原來我也能獲肯定。

我很感謝舊校老師讓我知道對待像我這一類學生,不應用什麼方法……不以為意的一句話,可以影響別人生命。回首發現,他不經意的一句話,讓我鼓起勇氣轉換環境,改變人生。我更感謝新校的老師和校長,是他們的鼓勵和支持,給我大大小小的機會,使我得以重生……從他們身上我學會欣賞別人長處,接納包容他人的缺點。這種技能,一生受用,遠比苦讀多年的Sine, Cosine , Tangent來得重要。

Band 3是現實。SEN是現實。學校平均成績被「差生」拉低也是現實。有人全盤接受,以肯定現實的方式否定學生的可能;也有人不甘放棄,一點一滴重塑新的現實,發揮專業的極致。

於人間小處入手

M的求學過程縱有起伏,她只視為成長的契機,現在當上一名易於親近的輔導老師,為學生擋雨。不過,對具使命感的老師而言,「不因xx而背棄教育價值」的信念不時帶來道德負擔,甚或誤以為自己要以凡人之軀拯救宇宙眾生。這令我想起M描述初見新校校長後「感覺從冰冷的地獄回到了溫暖的人間」一說,嘗過「地獄」滋味,淚目過後不一定要空想創造校園「天堂」。我等凡人,有緣做番大事固好,但有如奉獻小錢的寡婦,能在限制中為不完美的「人間」添點溫暖,讓教育回復多一點人性,也不失為美。

事實上,細味道來的故事,新教師在前輩身上發現的教育點子,其實也不是要天天跟怪獸大戰七十回那般嚇人。就像V仔就有趣地形容關老師「是我的數學老師,亦不只是數學老師」,只因老師讓學習和生活緊密結合:

一次上課我不知說到什麼,提到某處交通燈要等超過一分鐘才讓行人過路。關老師不信,即時與我們玩起「心裏數一分鐘」的遊戲。雖然有同學成功,亦有失敗的,但最令我深刻是關老師從來不介意在堂上做數學科以外的事,卻又能在堂上教會我們知識。

關老師並非強行灌輸教科書標準內容,而是採取跟學生對話的姿態,把V仔忽然提出的生活經驗接住,化成遊戲一起交流、把有時壓得人透不過氣的「課程內容」,變成「既是數學又超越數學」的生活化學習。

除了學科學習,老師怎樣促進自己成長的點子,同工亦常常提起。你來猜猜,曾是內向小學生的阿O,是怎樣變成今日能言且自信的老師的呢?

鍾老師,你還記得我嗎?可能你已經忘了阿O,但你卻是我想成為老師的其中一個原因。

小時候我是過於文靜的學生……父母親認為只要學業成績沒問題就好,沒太在意我與朋友相處的問題。

四年級時基本上沒有朋友,鍾老師是唯一注意到這個問題的人。她開始為我組織一些特別的班會活動,讓我能融入同學……老師的工作並非單單只是教學……讓學生的成長路上減去陰霾。因為鍾老師,讓我萌生當老師的念頭。我希望也能像你一樣,為學生的成長帶來溫暖。

阿O成績一向不俗,但讓年僅10歲的她朦朧憧憬當老師的,是成長路上有這樣一個成人注意到她的社交需要,體貼的為她們創造機會突破隔膜。這件可能已被鍾老師遺忘的小事,卻是令阿O接棒委身教育的關鍵。

師生朝夕相對,的確有不少機會觀察彼此的特點,有時父母未及發現的,老師也會留意到。除了阿O,Tiff也記得趙sir發掘好朋友優點一事:

趙sir對學生一視同仁,對成績差的學生亦沒有露出嫌棄的樣子。我的好朋友S留級一年,成績不好但對視藝很有天分……趙sir欣賞S的攝影能力,邀請S做攝影師助手……之後亦介紹有關設計的兼職……他欣賞學生學習以外的能力……給予學生機會。

趙老師為S做的也不驚天動地,只是留意其長處,請她幫點忙,輕輕指點機會,在微小之處實踐一視同仁的教育價值。說來有點矛盾,可以想像,有人或會認為單以學業成績為標準而嫌棄成績差的S也很「公平」,只是趙老師的「一視同仁」,反在於沒有以單一的標尺量度學生,而是把學生當作一個完整的人,更立體地去看S,當中的差別正是教育視野之不同。

「教育價值」四字聽來好神聖,間中也令教師生畏──恐怕有限而渺小的我,縱然九牛二虎仍有負崇高的價值。回心細想,像關老師、鍾老師、趙老師般從小處入手,加上學生的頑強生命力,即使世道險惡,人性化的教育也未至於全然伸手不及?

不亢不卑,承受時代考驗

仍記得在2018年問起主修教育的本科生「希望在退休時,學生記得你是個怎樣的教師」,同學紛紛道出自己的期望,唯獨阿仁說「我不認為自己應該期望被學生記住」。

阿仁的話喚醒我們可能有的執迷,假如老師以「希望自己被記住」為目標的話,未免把自己看得過於重要,專業淪為滿足虛妄自我的工具;另一方面,正如前述,畢竟有不少學生日後真的記住了有些老師,甚至其言行成為學生的人生轉折。就像W述說的中文老師那樣,我們也不必否定自己深遠地影響學生的可能:

我中學時期算是壞學生,中五、中六缺席日數約一個月……不少老師放棄理會我,不會再追我功課,不會叫我上學……可是吳老師早上會在fb叫我起牀上學……試過一次預備邁出校門,她從籃球場大喊我的名字,着我補交功課。我一共欠她九份功課,從4點做到9點才離開,她也是。自此不再欠交她的功課。

一位任教中六的教師請了長假,課節與我班相同,吳老師接手同時兼教兩班……她穿梭兩班授課,一班做聆聽、綜合,一班講書,相互交替。

至今還跟她聯絡……她跟我說,往時教書,備課例必先看原典,不能先看出版社筆記;不僅背誦課文,PPT、筆記都得背妥,方可走進班房。又提醒我,在學校裏推廣閱讀……要我多閱讀,至少每月一書。

第一次聽到這故事,受吳老師在同一課節穿梭兩班授課的事迹吸引,覺得在今天的學校運作而言是個傳奇。不過,吳老師更深刻授予W的,似乎並非炫目的「奇技」、也非隨年代環境不同而更新的「標準」,而是經得起時代考驗的「精神」──由W當初恢復學習動力,到他當老師後要求自己「大量閱讀經驗,兼顧常規課程之餘,讓學生多接觸不同類型的作品」,W決心負責任地檢視知識、不願依賴速食的教科書筆記,其專業精神大概正是師傳吳老師對真與善的不捨。

百年樹人,我們不應小看眼前微不足道的工作,也要提防令人目光短淺的短期利害。畢竟能判斷教育好壞的,是下一代最終長成怎樣的人,以及他們將來造就怎樣的社會。假若美好社會要走的路動輒百年,就更需要不同年代的教師前呼後應、聚沙成塔。

不亢不卑、如實地認識自己、好好生活,行有餘力時多走一步,不也是我們希望下一代擁有的特質嗎?在阿K心目中,蔡老師正好說明這種一步一腳印的貼地教育:

很多老師會教授知識、大道理,總是希望我們成為一些社會上的模範人物,的確那些模範人物都是每個人的學習對象,我們也很努力去學,但始終會有差距,會失望、會懷疑自己。而蔡老師卻將大道理變成生活,身體力行地體現……反映現實生活,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但學會變好……我學會了生活,並不只是大道理。

蔡老師既不自滿也不自卑、着重身教多於言傳大道理的的實踐,成為了學生踏實做人的楷模。

你還好嗎?如果哭過笑過後快要再次起步了,不妨閉目重溫自己老師的軼事,思量當中溫柔而堅定的生命實踐。沉澱了,也許有勇氣在這城當個入世俠客,再愛更多。

本文的故事由一群年輕有活力的教師提供,徵得同意在此分享,當中人物均為化名。如你也有老師小故事想分享,歡迎電郵至yhpoon@eduhk.hk,以供未來教師思考

文˙潘宇軒(香港教育大學講師)

編輯•利永倫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