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疫情資訊|照顧確診兒童要留神 九大事項需留意

星島日報

更新於 2022年02月14日06:28 • 發布於 2022年02月14日05:40
家長或照顧者應時刻觀察確診兒童的病情有否惡化。unsplash圖片
家長或照顧者應時刻觀察確診兒童的病情有否惡化。unsplash圖片

第五波疫情在本港持續肆虐,近期更出現有幼童感染新冠肺炎後死亡或危殆的個案,情況令人關注。香港兒科醫學會、香港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學會、香港兒科護理學院、香港兒科護士學會今日(14日)聯合發聲明,提醒確診兒童或青少年的家長及照顧者,要留意Omicron變種病毒一般會在染疫後2至24天出現流鼻涕、打噴嚏、喉嚨痛、頭痛和四肢乏力等病徵,四大學會呼籲,萬一有幼童確診,家長及照顧者需要注意以下九大事項:

1. 記下發病日期。

2. 定時記錄病童的體温,以及注意病童的進食量,和大、小便次數和量,並要每日觀察及記錄病童的病徵有否增加,以及病情是否有惡化,例如: 面色變蒼白、呼吸急促等。

3. 每日相隔4小時記錄體溫,惟不建議用觸摸前額來感覺體溫,應以耳探式溫度計測温。若兒童及青少年出現微燒、頭痛、喉嚨痛可以服用止痛退燒藥,例如撲熱息痛。

4. 假如發現病童呼吸困難、嘴唇發紫、心口痛、心跳加速、神智突然轉變或模糊、持續發高燒、抽筋迹象或進食困難等徵狀出現,就馬上召緊急救護車送院。

5. 家長或照顧者對病童毋須過分憂慮,大多數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會慢慢康復,大多數病童亦毋須服用抗病毒藥,發燒會大約維持2至3天,可耐心等候當局作進一步安排。

6. 確保病童多進食新鮮蔬菜生果,保持適量活動,並要有充足休息和睡眠,以提升身體免疫力。

7. 照顧者和病童儘量留在一個房間,兩人均須戴上口罩,不要與其他家人接觸,也不要離家。病童應該勤洗手,每次最少20 秒,並1要清潔手指罅和手腕位置,未徹底潔手前,避免接觸眼睛、鼻和口部。同時要教導病童如廁後先蓋上廁板才沖廁,以及在咳嗽及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掩蓋口鼻。如果家居環境容許,請安排病童專用洗手間,否則各家人的毛巾、個人衞生用品不要長時間放在洗手間內。

8. 家中應保持空氣流通,多打開窗戶,如果家中裝有HEPA過濾器就應該使用。病童應有個人的餐具、水杯、漱口杯、牙刷和毛巾。家長應每天以1:99 稀釋家用漂白水清潔家居,至於病童的玩具則應以 1:49 稀釋家用漂白水清潔並須徹底過清。

9. 假如兒童及青少年的病毒快速抗原測試呈陽性,需要按照衛生防護中心的指示接受核酸檢測,可由家人代領和交付深喉唾液,或通過檢測公司安排。

更多第5波疫情資訊,請到以下專頁瀏覽(按此)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Bonnie Choi
    有份出呢份兒科醫學聯合聲明嘅人,其實係時候檢討吓到底仲適唔適合做兒科,甚至醫護…… 第7項,係直接/間接會觸發第4項情況發生: 第7項提議:“照顧者和病童儘量留在一個房間,兩人均須戴上口罩” <<<其實如果照顧者/家長,真係好驚自己受到病童感染嘅話,淨係照顧者/家長配戴口罩就已經足夠…病童如果繼續配戴口罩,係變相不斷循環吸入呼出嘅病菌…… 當病童生病嘅時候,再不斷循環吸入病菌及口罩內帶有濕氣嘅其他細菌,就會增加風險導致第4項: “病童呼吸困難、嘴唇發紫、心口痛、心跳加速、神智突然轉變或模糊、持續發高燒、抽筋迹象或進食困難等徵狀”…… 變相只會增加小朋友變成重症嘅風險……
    2022年02月14日06:3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