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呼籲重視肥胖對健康的危害。比起健康體重者,肥胖者發生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3倍,發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炎及痛風也有2倍風險。研究證實,當肥胖者減少5%以上體重(如成人90公斤,減少5公斤),就可以為健康帶來許多益處,高血壓、糖尿病等與肥胖相關疾病將可改善。
國際上常用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或腰圍來作為評估肥胖的指標。在國內當BMI≥24為過重、≥27是輕度肥胖、>30是中度肥胖,在35以上就屬重度肥胖了。
肥胖是因為熱量攝取過多、消耗太少,導致熱量累積,以脂肪的形式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肥胖產生的因素是多元化的,必須從生理、心理、環境多管齊下,進行評估和處置,才可以治標有可以治本,避免復胖的困擾再三發生。
甲=生理因素
A-先天性遺傳因素
簡單的說,就是爸爸媽媽胖,小孩子也就容易胖。肥胖家族的形成主要和遺傳有關。當然和家族的飲食形態和習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基因遺傳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西元1995年肥胖基因(Ob gene) 的發現提供最佳的佐證。Ob基因所轉錄出的脂肪系衍生性荷爾蒙-Leptin,此荷爾蒙可由脂肪細胞製造產生,並經由血液循環傳達到腦部,藉以調節食物的攝取和增加能量的消耗。
因此肥胖家族的成因除了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之外,瘦體素(leptin) 的功能是否正常實屬重要,因為血液中瘦體素的濃度較低,或腦部中與瘦體素結合之受器 (receptor) 出現異常時,容易造成攝食過量、體脂肪堆積、能量消耗降低,最後體重上升造成肥胖。另一研究指出,一群從小讓人收養的成年人其體重形態比較接近其生父母的體型,因此,對於肥胖家族而言,遺傳因子對肥胖較環境因子為甚。這部份,還沒有太好的治療方法。
B-少數疾病也可能導致肥胖
少數疾病也可能導致肥胖,這些疾病包括低甲狀腺症、Cushing(庫氏)症候群及若干經神疾病等。服用某些藥物如類固醇也會造成肥胖。這部份需要找出病因,加以治療改善。
C-肥胖是因為熱量攝取過多、消耗太少
肥胖是因為熱量攝取過多、消耗太少,導致熱量累積,以脂肪的形式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所以食物的內容便很重要。
乙=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亦是影響飲食行為的原因之一,因此不正常的暴飲暴食常常是發洩心靈空虛、憤怒和悲傷等情緒的方法之一。根據統計大約30%的肥胖患者是因為心理因素所造成的。在暴飲暴食的情況下,患者通常無法控制自己進食的情緒,接著後會去催吐,形成惡性循環,通常稱此症狀為暴食症。這類肥胖患者通常不易維持體重或使體重減輕,因此需要精神科專業醫師或心理治療師協助。
還有情緒障礙。當人們遭遇挫折或不如意的事,心情難免低落,凡事提不起勁,但若長期耽溺於負面情緒,總是精神渙散,有時莫名哭泣,甚至有自殺念頭,便可能是罹患憂鬱症。許多文獻皆顯示肥胖者出現憂鬱症、焦慮機率遠比其他人更高,有研究指出肥胖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增加約二成,BMI值30以上的女性罹患憂鬱症風險更升高50%以上。
目前認為,肥胖與憂鬱症兩者間有互為因果的關係,肥胖者會因心理壓力及新陳代謝失調導致憂鬱症狀;另一方面,憂鬱症患者會因飲食及生活習慣改變而暴飲暴食、缺乏運動導致肥胖。
丙=生活型態及社會環境因素
環境也是形成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環境因子則包括了生活型態及飲食行為。以美國人為例,在食物的選擇上傾向於選擇高熱量食物,口感口味及方便性的考量往往優於營養價值。再加上現代人們普遍活動量不足,因此,累積的熱量無法消耗掉,自然就囤積成脂肪,而體重也就日益增加囉。
丁=臺灣新進減重藥物
康纖芙Contrave® (bupropion/naltrexone),是西元 2014 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核准上市的複方製劑。Bupropion 為抗憂鬱劑,可增加多巴胺(dopamine)及正腎上腺素的活性,達到抑制食慾、增加能量消耗的效果;Naltrexone 為鴉片拮抗劑(opioid antagonist),可以抑制食慾。使用禁忌為高血壓未控制、癲癇、長期使用鴉片類藥物(opioid)、 14天內曾使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的病人。
戊=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
為改變心血管危險因子,可透過調整生活來修正,飲食控制和增加身體活動是減重的核心原則,必須透過自我管理,藉由生活型態調整及行為改變,將飲食控制及身體活動落實於生活中,以達減重目的。此方式1年約可減重3-5%,以90公斤為例,大約3-5公斤。小心用不恰當的方式減肥,產生溜溜球效應,減了又肥了。
(1)健康吃:
三多三少-多喝白開水、多吃蔬果、多全穀雜糧、少油、少鹽、少糖。每天減少攝取500大卡熱量;或減少攝食300大卡熱量,且增加體能活動多消耗200大卡,就可以每週減重約0.5公斤。並且要注意控制體重時,每日攝取熱量不可低於1200大卡。
(2)快樂動:
每次至少10分鐘、每週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僅能維持體位及基本體能,如果要達到減重或提升體能的效果,須有每週累積30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身體活動,若能加入高強度有氧運動或高低強度間歇運動,更容易達到減重及健康促進的效果。此外,還要至少二天的大肌肉群肌力運動,不但可增加肌肉量,更可增加胰島素敏感度,降低代謝症候群罹病風險。
(3)天天量體重:
可隨時提醒自己維持健康的體重。
己=維持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依醫師建議加上套裝減重計畫:
維持調整生活,並在專業人員協助包括醫師、心理師、護理師、運動指導員、營養師等,根據個人狀況,規劃與設計個別化的運動處方與低熱量飲食,來幫助減重。此方式1年約可減重5-10%,以90公斤為例,大約5-9公斤。
健康是一,其他是零,肥胖這個現代文明病,是一個需要長期抗戰的事情,你我一起努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