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IRST SLAM DUNK》電影現正上映優先場,將於漫畫原作者井上雄彥生日(1月12日)正式公映。老實說,故事詳述湘北對山王的一役,最後湘北反勝一分,流川楓與櫻本花道難得碰手,這些廿幾年前已經寫在漫畫之中,情節耳熟能詳,不存在劇透,但電影依然熱血好看,就連沒追開《SLAM DUNK》的粉絲也會感到熱血。
電影版的主角,居然是全隊最矮的控球後衛宮城良田,相信起初令不少人驚訝。正如有人開拍MIRROR故事,竟然主角不是姜濤也不是Anson Lo又不是隊長,而是以被稱為下弦成員的角度出發?要知道,宮城出名不是得分更是無分,對山王一役應該只有兩分,但井上雄彥將故事聚焦於不擅得分的矮仔宮城良田,令人驚訝之餘,卻又滿有意思。
故事主要講述湘北對山王的精彩比賽,前後中間卻好像《足球小將》,很多時候都飛到球場外的回憶片段。電影開初,就是宮城與哥哥在街頭打籃球的片段,宮城還是幾歲豆釘,阿哥是籃球界明日之星,怎料一次出海後,阿哥就不再回來。宮城很想跟著阿哥的籃球之路前進,可惜個子不夠高,壓力太大,大家甚至母親都對於他的球技感到失望。直至他被長髮三井壽狠狠欺負,二人同樣修心養性球技大躍進。宮城走不到姜濤之路,卻戴上耳環變成了MC張天賦,個子不高的問題兒童,以實力令人信服。
長達二十年的時間,讓井上雄彥好好思考《SLAM DUNK》的電影版如何取材,他沒有選擇我行我素但好波有型的流川楓,也沒有起用最搞笑最有球味最估唔到最天才的櫻木花道,反而挑選場上個子最矮、得分最少的宮城良田,講一個帶著遺憾的成長經歷。電影結尾,湘北贏完山王後,故事講述兩位矢志成為日本第一後衛的宮城及深津,長大後經已轉到美國與其他黑人西人打波,衝出日本了。
從來,打籃球是美國人最擅長的運動,也是高佬專屬的運動,個子高跳得高愈近籃框愈易得分,亞洲人尤其日本人都難以匹敵。當年舉頭七尺有姚明,為中國人在NBA增光,但仍是不及那些我沒有6呎高的矮仔後衛(尤其波古斯Tyrone Bogues、「IT」Isaiah Thomas等等)在球場上左穿右插那樣熱血興奮。偏偏,井上雄彥就用了矮仔缺乏得分的控球後衛做主角,告訴大家籃球不只得分,控球可以派牌,掌管球場上速度及情勢。
特別喜歡湘北贏波後慶祝的一幕,矮仔宮城被一眾高佬隊友圍住,他看不到遙遠而觸摸的天空,但拼命想看上去,看似要衝上雲霄,一直追趕著心中的哥哥作為假想敵或模仿對象,而他的年齡身高根本早已超越了因逝世而停留在那個年紀的哥哥。或許,你我早已超越心中覺得想追趕想模仿想達成的目標,只是身在其中不知道。
就在宮城的故事主導之下,他的人生同樣受到三井壽的重大影響,因此電影同步帶出三井壽的故事。三井壽除了射三分球,就只有疲倦與三分球。繼而二人加入湘北隊,大猩猩赤木已經是隊中的隊長及基石,起初不滿問題兒童,但最終真的因為對方好波而接納。相反,流川楓的場上表現及場外經歷少之又少,只是再自我中心再不合群的流川楓,關鍵時刻還是會交波,帶出籃球始終是團體運動,團隊勝利比個人成績重要得多。
至於最牽動人心,令人發笑的櫻木花道,本身已是故事中的喜劇角色,不用刻劃太多內心戲,這次對他的過去敍述也不多,天生搞笑的紅毛仔,就是一次次瘋狂搶籃板撲波救波,就算受傷都會繼續下去,一直就是要估你唔到,打斷對方的正常部署,殺對方以至隊友一個措手不及。
另一很欣賞井上雄彥的操作,就是比賽關鍵的最後一分,全場屏息以待,無對白無配樂,足足停了兩分鐘(片中只是十秒鐘左右),就連全場觀眾都好像在球場邊,心裡打滾大叫「傳呀」、「射呀」、「入呀」,甚至是粗口橫飛卻開不了口。就算入球結果已定,都好像要等VAR核實那樣不敢慶祝,直至經典的一幕出現,大家才興奮高呼。這真是大師的偉大決定。
宮城17歲矮仔故事,現在再次刻劃成電影,重新送給至少一倍年齡以上的粉絲。宮城面對身材上的困難,成長上的困難,卻深深記住哥哥跟他說過類似不要「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的錯誤追夢想法。於是他沒有選擇加盟最強球隊山王,而是沒人看在眼內的湘北。
打完比賽,宮城母親問山王實力如何,他回答:「山王真的好勁,好可怕。」可能是動畫,才缺少了好多L字粗口字,但透過自身努力,能夠擊敗最強球隊,這才是型。矮仔做主角統領一切,更型。教我如何不愛SLAM DUNK!
撰文:開片有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