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娛樂

【贖夢影評】張家輝第四部執導長片 濃烈意象建構之心理恐怖

Artotem.t

發布於 03月31日02:07

《贖夢》
導演:張家輝
編劇:張家輝、凌偉駿
主演:張家輝、劉俊謙、陳法拉
產地:香港
推出年份:2025年

《濃烈意象建構之心理恐怖》

在中港合拍的風潮和趨勢底下,能看到昔日香港影星重歸本土製作已是可貴,可難得去年吳鎮宇和劉青雲先以《#談判專家》(2024)和《#爸爸》(2024)回到純港產片製作,今年張家輝相隔多年又帶著其第四部執導長片《贖夢》重返香港影壇,更或因先後在遠東電影節和富川國際奇幻電影節收穫不俗評價,而讓兼任導演與演員本人都對影片充滿信心,不僅在這兩個月把宣傳重心投放到香港市場上,甚至採用各種病毒式行銷(viral marketing)在網絡上宣傳其在影片裡的造型和演繹,久而久之「蔡辛強」就成為各年輕觀眾口耳相傳的角色名稱,連帶電影本身的入座率都達到預期成績,故好奇這部電影真的是張家輝目前最亮眼的自編自導作品嗎?

相隔七年回歸導演席位,張家輝再次帶來觸目驚心的恐怖故事。縱然執導資歷不多,可張家輝在跳出喜劇演員框架,也憑著精湛演技兩度榮獲「最佳男主角」殊榮後,演員筆下的恐怖作品都讓人印象深刻,皆因這不僅是他在既有範疇下的自我挑戰,更是願意藉著發掘「喜劇」和「恐怖片」的相同本質,從而通過橋段去引起觀眾的情緒起伏與共鳴。如是者,莫論是前作對盂蘭文化的探究,抑或重塑懷舊鬼片的人鬼鬥法劇情,都看到作者對氣氛營造及畫面調度的意識。來到本片,張導終於不再受限於具象的鬼魂形態,相反嘗試用抽象的夢境來勾勒人類「心中有鬼」的恐懼,與其說是在奉行國家電影大環境的措施,倒不如看作是導演對形塑觀眾心理恐懼的難得嘗試。

至於要怎樣在這沒有鬼的「鬼片」裡取得平衡呢?那就關乎導演建構夢境的創意了。正如影片打從序幕以來就不斷強調「夢境」乃是人類潛藏心底裡最大的秘密與恥辱,劇組則毫不保留地運用角色們各種的夢境橋段來設計不同程度的恐怖元素,且試圖將不同觀眾熟見的鬼魂元素集合成自身怨念的惡夢,進而締造各類程度的恐怖感覺,比如港產片鮮見將人體錯配亂置的肉體恐怖(body horror)、彷彿在致敬舊荷里活鬼片的口吐蒼蠅,與及反覆打破大眾對人體認知的詭異橋段,統統都隨著導演富創意的畫面給展現出來。此外,為築起夢境的怪異感,導演除了巧妙採用黃色和綠色燈光襯托,也刻意省略配樂的輔助,改以延遲音效和混入雜訊的模式堆疊場景,可見都是港產片較驚喜的處理。

另外,對比用「真鬼」來突顯鏡頭上直接驚嚇,電影所使用的延續驚嚇方式都是個不錯嘗試。恐怖電影大致分為「Scaring」(表面驚嚇)和「Haunting」(內在恐懼)兩種層次,而其實就算坊間的恐怖電影都能夠清晰運用「表面驚嚇」來給予觀眾即時和快速的鏡頭和情緒抒發,其「內在恐懼」的堆砌上都稍為欠奉,難得張家輝這次能夠特意安排在角色從惡夢中驚醒,再利用角色在場景內環顧四周帶來的舒適感,再忽然打破寧靜而插入突發的驚嚇效果,都成功為觀眾帶來無比的震撼力之餘,同時又可為後續情節埋下不同的情緒種子,證明編導這「多重夢境」或「假醒」的導演技法上,都有野心想為觀眾做到內在驚嚇的感覺,是張家輝的誠意與野心之舉。

夢境的塑造當然就是編導的拿手好戲,可少有電影在技術炫耀之下,都有明顯想去寫好各個角色的背景故事。當然,若果要深究影片的故事深度必是徒然,畢竟故事都是離不開講述角色因某個原因導致失眠,其難言之隱更造就他長年飽受惡夢煎熬的主因,可雖然劇本顯淺,其三位主角蔡辛強、紀慧玲和文思豪的角色掙扎都是有跡可循,而非單純的佈景人物或花瓶,而主角蔡辛強由盡責的保險經紀,慢慢被失敗和恐懼蠶食,最後泥足深陷被迫走入絕路,都其實與劉俊謙飾演的文醫生形成鏡像關係,後者在跟前者治療的旅途上,其實也是帶領他慢慢走出兒時家暴和喪母的困境,都體現到本片英文片名「Peg O‘ My Heart」對心魔描寫的威力,簡單寫起來角色都尚算有血肉兼有趣。

// 醫你嘅只有一個辦法,坦白咁承認你嘅過去。— 文思豪 //

不過,就算影片在形式表達和角色矛盾上有過不錯表現,影片的劇情轉折上還是稍欠力量。對的,經過影片的推進,觀眾們大致會了解蔡辛強這位角色在面對金錢和友情的掙扎,而且會對其之後患上的疾病和煎熬體會到人性的殘酷與悲慘,可既然電影已選擇去將角色的處境寫得這麽繁複和難纏,就連文醫生都有對白寫道主角的狀況極為複雜時,結尾對主角的治療方法又豈不是略為粗暴且草率嗎?加上,當影片中段都通過那重量級客串來交代「入夢」設定,難道醫生稍稍的幾句「講經」,就真的可以瓦解蔡辛強多年來面對的艱難處境嗎?可見第三幕是明顯讓劇情走下坡的重點,印證「解鈴還須繫鈴人」的方法在這部已有豐富人物背景的影片上是何其不奏效,為影片的整體成品帶來遺憾。

總括而言,無可否認《贖夢》絕對是張家輝四部導演作品裡面,不管情節還原度,或是畫面雕琢的認真程度較高的作品。電影對角色蔡辛強的塑造,與及對於他在夢境遇到的各種具象鬼魂,都展現到編導對「心中有鬼」的想像。可是,電影後段對角色的治療方法,與及故事轉折的銜接上都未見得連貫和合理,讓影片結尾只有感草率和敷衍,未能盡顯故事本身的玩味和驚悚感覺,這還希望張家輝導往後的作品能夠好好正視這個問題,並且揉合是次技術再加以發揮就更好了。

作者:阿T
設計:阿T
素材:《贖夢》@pegomyheart_film

▼Follow Artotem.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te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