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格隆匯新股瞭解,翌聖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翌聖生物”)日前向上交所遞交上市招股説明書,擬登陸科創板,民生證券為其保薦人。
翌聖生物成立於2014年1月9日,由黃衞華、周紅亮共同出資設立。IPO前,黃衞華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合計擁有並控制公司59.26%股份對應的表決權,為其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除此之外,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其他股東包括周紅亮、上海聖沛、安徽探針、天津熔肽。
(公司股權結構,來源:招股説明書)
01
新冠相關收入佔比25%
翌聖生物是一家以蛋白質改造和酶進化技術為驅動,聚焦生命科學產業鏈上游核心原料,從事分子類、蛋白類和細胞類生物試劑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生物科技企業。
目前,公司自主研發和生產的生物試劑超過1500種,其中分子類生物試劑超過850種、蛋白類生物試劑超過350種、細胞類生物試劑超過340種。其核心產品覆蓋qPCR系列、NGS系列、逆轉錄系列、核酸提取與純化系列等多個品類的生物試劑。
近三年以來,生物試劑貢獻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佔比高達99%以上。
(公司產品系列,來源:招股説明書)
生物試劑作為重要的實驗材料,近年來市場規模不斷增長。Frost&Sullivan數據顯示,全球生物試劑科研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139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182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6.92%,預計2025年將達到272億美元的規模。其中,中國生物試劑科研市場規模2020年達到151億元,預計到2025年增長至346億元。
目前,國內生物試劑科研市場競爭格局較為分散,外資廠商佔據主導地位,在國產廠商中的玩家包括諾唯贊、翌聖生物、義翹神州、康為世紀和百普賽斯等。2021年,翌聖生物在中國生物試劑科研機構用户市場佔有率為12.1%,排名國產廠商第2位。
受益於此,翌聖生物的經營業績呈現良好增長態勢。2019年-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由9786.25萬元增長至3.22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由180.58萬元上升至1.01億元。
尤其在2020年疫情之下,公司作為新冠檢測試劑的上游原料供應商,與新冠相關的產品銷量有所增長,2020年-2021年,其與新冠相關的產品收入分別為4614.76萬元、8174.13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約在25%左右。
由於疫情具有不確定性,該部分收入及利潤或將隨着與新冠疫情有效控制而有所下滑。
(公司主要財務數據,來源:招股説明書)
報吿期內,公司對應的主營業務毛利率不斷提升,分別為55.43%、68.72%、75.75%,但仍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具有一定差距,行業毛利率平均值可達90%左右。
(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與同行業對比情況,來源:招股説明書)
02
產銷率僅70%左右
此次上市,翌聖生物計劃募資約11.09億元,其中8.32億元投向於翌聖生物總部及產業化基地項目,剩餘的2.76億元用於上海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儘管公司尚未披露翌聖生物總部及產業化基地項目的具體規劃及投產後產能增量情況,但不可否認其擴大生產規模的決心。2019年-2021年,公司生物試劑產品的產能持續擴大,由3520 L擴大至8360 L,相對應的產能利用率也在上升,分別為64.63%、94.55%、90.59%。
(公司產品的產能及產能利用率情況,來源:招股説明書)
但事實上,公司產品的年銷量卻並沒有產量那麼多。2019年-2021年,翌聖生物的銷量僅分別為11347萬rxn、24288萬rxn、57701萬rxn,相對應的產銷率維持在70%左右,具有一定差距,不免令人質疑其擴張產能的必要性。
對此,翌聖生物表示,因公司部分產品具備小批量、多品種、長效期等特點,其排產是通常會考慮較長一段時間內的市場需求,進行適當提前備貨;同時公司生產出來的部分產品用於研發等非銷售用途,進而導致其生物試劑產品的銷量小於產量。但至於多少產品用於非銷售用途,仍需打一個問號。
(公司產品的銷量及產銷率情況,來源:招股説明書)
03
小結
整體來説,翌聖生物的經營狀況較好,其產品下游需求旺盛,尤其新冠疫情爆發後,與新冠相關的原材料需求增加,進而帶動公司收入及業績增長。同時,公司流動比率、速動比率2021年達到15倍左右,資產負債率低於10%,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與淨利潤規模差距也不算大,總體的現金流狀況較好。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目前收入一部分來自於新冠疫情,該部分的收入具有一定不確定性。同時,公司產品產銷率較低,在此背景下,繼續進一步擴產的必要性值得深究。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