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輋中秋舞火龍是想讓更多市民留意新界東北發展的議題(社內相)紮作火龍都是由「頭」開始。(社內相)昇平學校曾經是打鼓嶺的小學,學生曾經多達800人,但現在已經荒廢多年(社內相)火龍在中秋前夕探訪一所在坪輋的老人院。(社內相)走上打鼓嶺的山頭,可以看見連接蓮塘口岸的大型基建。(社內相)小童爬上樹上觀看舞火龍採排。(社內相)地區組織的義工們幫忙佈置火化火龍的場地。(社內相)女生與男生一起舞火龍,是坪輋火龍的一大特色。(社內相)義工們採排熟習舞火龍的路線。(社內相)舞火龍的晚上,坪輋,坪洋,打鼓嶺村的村民都會走出來觀賞上香。(社內相)雖然是新傳統,但村民都會向火龍誠心祈求上香,保全家安康。(社內相)九記士多是舞火龍的起點位置,由女村民負責舞龍珠。(社內相)坪輋舞火龍已變成每年中秋其中一個活動,吸引大批區外市民到來觀賞。(社內相)火龍走過輋洋農地旁的一條小路。(社內相)舞火龍活動最後會在坪洋村的一片草地上將火龍火化。(社內相)【動即影】坪輋舞火龍的故事每年中秋,香港都有舞火龍活動,幾十年流傳下來,都是在薄扶林村和大坑兩個地方舉辦。舞火龍的目的,除慶祝中秋節外,還是酬謝神明的儀式。相傳在中秋節前夕的一晚,颱風來襲,一條大蟒蛇吞食村裏的家畜,給村民合力打死。颱風過後,大蟒蛇屍體卻失蹤,村落爆發瘟疫。當時有村中父老獲菩薩報夢,於中秋節舞火龍就可以驅瘟疫。
今時今日,舞火龍除慶中秋和驅瘟疫外,還可呼籲港人關注新界東北的發展問題。新界坪輋村今年已是第四屆舉辦舞火龍活動,一班村民有老有嫩凑在一起,由紮作到表演,都由他們一手包辦。村民希望城市人前來觀看舞火龍後,會理解鄉村文化和特色;縱使效果不是一朝一夕,但希望像一棵大樹一樣慢慢成長。
坪輋村也像新界其他村落一樣,有原居民和非原居民,村民也希望藉此聯繫大家。因為畢竟大家都在村裏一齊長大,但礙於發展問題,意見可能相左,通過舞火龍為這片土地祝福。
攝影:許頌明
錄像:陳海威 彭志行 李錦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