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歷史上的今天》12月7日──中華民國政府失守大陸江山,迫遷台灣

風傳媒

更新於 2018年12月07日02:57 • 發布於 2018年12月06日23:00 • 簡恒宇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曾在南京辦公(翻攝維基百科)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曾在南京辦公(翻攝維基百科)

中華民國首都在哪裡?南京?台北?這個問題要回到68年前,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與中國共產黨爆發第2次國共內戰,節節敗退的國民政府一路從原本中央政府所在的南京撤退,中間經過廣州、重慶、成都,最後在12月7日這天迫遷到台灣台北,並在遷台後3天開始辦公,一直持續到今天。

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路線圖(翻攝維基百科)
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路線圖(翻攝維基百科)

沒了共同敵人日本 國共分歧浮上檯面

二次大戰後,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共同敵人日本戰敗,使得國共之間所累積的矛盾和分歧逐漸浮上檯面,雙方為了接受日本投降的正式代表一事僵持不下,成了國共內戰的導火線,加上國民政府軍隊在地理上離日本占領區較遠,而共產黨是在占領區內農村動員抗日,多數農村已被共產黨滲透,因此國共衝突中,國民政府明顯處於弱勢。

1945年,國共雙方最高領導人蔣中正與毛澤東進行重慶會談,試圖化干戈為玉帛,不過蔣中正和毛澤東在這場會談中僅是象徵意義,實質談判都是由時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的王世杰,以及時任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的周恩來進行交涉,雙方更在同年10月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由於簽署日期剛好是10月10日,因此也稱為《雙十協定》。

國共代表蔣中正(中)與毛澤東(右)舉行重慶會談(翻攝維基百科)
國共代表蔣中正(中)與毛澤東(右)舉行重慶會談(翻攝維基百科)

國共重慶會談 雙方邊打邊談

不過這場談判並非和平進行,蔣中正在重慶會談期間,秘密發布《剿匪手冊》,讓國民政府軍清剿共軍,而共產黨則以邊打邊談為策略,就算雙方簽署《雙十協定》後,國共仍未停火,但此時內戰還沒有公開爆發,直到1946年蔣中正獲得美國支援,調派160萬正規軍向共產黨解放區大舉進攻。

由於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Harry S. Truman)同意使華調停國共內戰的陸軍五星上將馬歇爾(George Marshall)提議,決定對國民政府實施武器禁運,並在1947年進一步停止培訓國民政府軍,使得國民政府軍士氣受挫,加上共軍不斷告捷,連帶影響戰事發展。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中)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翻攝維基百科)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中)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翻攝維基百科)

美國停止軍援 國軍受重挫

1949年1月,國民政府把中央政府從南京遷至廣州,同年10月,共產黨在北京宣布成立新中國,即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同時下令解放軍全力對國民政府軍作戰,而國民政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周後,再把中央政府從廣州搬到重慶,之後再移往成都。

中國共產黨解放軍在1949年11月展開西南戰役,一路攻下桂林、貴陽、重慶和南寧等大城市,並把盤踞在西南地區的最後一支國民政府軍重兵團殲滅,占領西南5省。同年12月7日,國民政府決定撤退到台灣台北,完全失去中國地區的控制權,而蔣中正在1950年3月在台北宣布「復行視事」,開始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治理時期。

中華民國105年度國慶典禮-總統府-(顏麟宇攝)
中華民國105年度國慶典禮-總統府-(顏麟宇攝)
中華民國105年度國慶典禮-總統府-(甘岱民攝)
中華民國105年度國慶典禮-總統府-(甘岱民攝)

憲法未明文首都地點 均以中央政府所在地為準

至於中華民國首都問題,國民政府在1928年完成北伐後,南京成為中央政府所在地,並發布《訓政時期約法》定都南京,但之後對日抗戰期間,國民政府曾遷都洛陽,並立洛陽為「行都」,之後又因戰事遷往武漢和重慶,並立重慶為「陪都」,抗戰勝利後發布「還都令」,正式「凱旋南京」。

國民政府在制定憲法時,曾為了定都何處而有激烈爭辯,最後是蔣中正主張首都地點不用定在憲法之中。因此在正式頒佈且使用至今的《中華民國憲法》中,並未明文南京為首都,而在國共內戰期間,國民政府也多次搬遷中央政府所在地,而首都也以中央政府所在地為主,也就是最後迫遷來到的台北。

《 更多優質新聞,請前往風傳媒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