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市場異常波動,11月10日晚上比特幣(Bitcoin)價格突破前頂,形成歷史新高見69,020美元;不過眨眼間又急插6,000美元,最低曾見62,957美元。對於大多長線持有者來說,波動市場也許令人不是太舒服;但於炒家眼中看,波動才是賺錢的來源!今期專欄,就與各位分享筆者炒幣每天必做的三件事。
撰文:蔡嘉民| 圖片:Unsplash
筆者炒幣成績不俗,長期處於幣安交易所全球排行榜前100位,除了有量化分析及程式交易輔助外,亦依靠不少習慣,以增加炒賣的勝率。
(一)關注Twitter以找尋策略
炒幣必看的,並不一定是Facebook或者Instagram;反之是Twitter(美股代號:TWTR)。
由於Facebook近年曾打算推出自家虛擬貨幣,因此Facebook的演算法,在某程度上會封殺虛擬貨幣的字眼,甚至乎極力降低有關虛擬貨幣專頁的曝光率。
例如筆者日常的Facebook post平均有約200至300個讚好,但有關虛擬貨幣的post,卻只有少於100個讚好,這完全反映了Facebook是極不利於大眾學習或接收有關虛擬貨幣的資訊。
相反,Twitter創辦人是虛擬貨幣的支持者。因此,幣圈KOL皆選擇在Twitter發文分享。
很多人看social media都會過分關注新聞,不過,對炒家來說,新聞十居八九都是已發生或已知的事件。例如好消息一出,價格已經上升;壞消息一出,價格已經下跌,市場大戶一早已部署,令價格Price in消息;相反,筆者更多時會留意策略或者量化訊號。
(二)留意板塊表現
幣圈有不少報價網站,例如Coingecko及Coinmarketcap。很多投資者看報價網,只看自己持有幣種的價格,這其實不是個好習慣。
虛擬貨幣波動的特性,令炒家多看無益,只會影響情緒,作出不理性的決定,如高追低賣;反之,筆者會留意板塊表現及市場資金的流向。
隨虛擬貨幣市場愈發成熟,慢慢衍生出各種板塊如大市值幣、智能合約公鏈(Smart contract platform)、中心化交易所(CEX)、去中心化交易所(DEX)、DeFi協議、邊玩邊賺(Play to earn)、Web 3.0及meme coin等。
無論市場升或跌,皆會有被熱捧及被拋售的板塊,多看就可以了解市場的資金走到哪裹去。甚至乎可以找出爆升板塊中,尚未上升的虛擬貨幣,以打遊擊戰。
量化數據多有啟示
(三)多看量化數據
筆者常用以做分析的數據分三類:鏈上數據(On-chain data)、市場數據及情緒數據(Sentiment data)。
鏈上數據有極多,簡直數之不盡。例如每天有多少宗區塊鏈交易、每天有多少活躍地址等,與價格極度相關,有些甚至乎會在價格大升大跌前已有端倪;市場數據的例子則是波動率、成交量、未平倉合約及Funding rate等;情緒數據就有Greed and Fear Index、Google trend等。
不少圈外人拒絕炒幣,均會說「虛擬貨幣是假的,只是賭博,完全沒有數據可以分析」,這其實是大錯特錯。
稍稍把數據與價格作簡單分析,已發現虛擬貨幣價格絕對有跡可尋,甚至乎比股市易炒!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