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屢次走上抗疫前線 沙士醫生朱頌明籲政府提升應急能力

Shuo Online 說在線

發布於 2020年07月16日07:03
朱頌明從醫三十多年間,曾出訪泰國、越南交流,以了解當地疫情及應對方法,防患未然。(受訪者提供)
朱頌明從醫三十多年間,曾出訪泰國、越南交流,以了解當地疫情及應對方法,防患未然。(受訪者提供)
朱醫生憶述,2003年本港對沙士的認知不多,而醫院當時亦未有準備足夠隔離病床予大批來自九龍灣淘大花園病人,令一眾醫護人員感措手不及。(影片截圖)
朱醫生憶述,2003年本港對沙士的認知不多,而醫院當時亦未有準備足夠隔離病床予大批來自九龍灣淘大花園病人,令一眾醫護人員感措手不及。(影片截圖)
除了當年沙士病人一家入院後各自隔離、無法相見的苦況外,朱醫生記得前線醫護人員主動提出繼續照顧隔離病房病人一事,他稱作為醫護人員受訓多年就是為了救助病患,工作時亦無暇擔憂自己染病的風險。(影片截圖)
除了當年沙士病人一家入院後各自隔離、無法相見的苦況外,朱醫生記得前線醫護人員主動提出繼續照顧隔離病房病人一事,他稱作為醫護人員受訓多年就是為了救助病患,工作時亦無暇擔憂自己染病的風險。(影片截圖)
朱醫生認為沙士後至今,政府仍未有實行專家檢討委員會的建議,呼籲醫管局提升本港醫療系統的後備應急能力,以應付大型傳染病等突發事件。(影片截圖)
朱醫生認為沙士後至今,政府仍未有實行專家檢討委員會的建議,呼籲醫管局提升本港醫療系統的後備應急能力,以應付大型傳染病等突發事件。(影片截圖)

【本網訊】香港曾經歷過數次大型傳染病肆虐,令社會各方面均受到重大衝擊。不惜到訪他國、屢次走上抗疫前線的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朱頌明,憶述2003年時對抗「沙士」一役,形容今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對各地社會的壓力測試,呼籲醫院管理局須提升本港醫療系統的後備應急能力。

到訪泰國越南交流 汲取早年教訓

在三十多年行醫生涯裏,作為本港呼吸系統科的醫學專家,朱醫生曾早在2004年應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邀請,到泰國及越南交流,並了解當地如何應對禽流感。他憶述參觀泰國濕街市時,發現管理人為了改善環境衞生,把街市地下的階磚裝修變成白色,促使所有檔主能自覺清潔環境,讓顧客放心走近攤檔,令他感到耳目一新。

他又認為要對付疫症,除了醫療硬件和高科技,更重要的是提高社會大眾對疫症的警覺性,及早了解疫症作出對策,以盡早隔離病人,從而減少傳播,亦是汲取香港早年面對大型傳染病對策不足的教訓。

全港猝不及防沙士 前線醫護無怨無悔

2003年由中國內地傳入香港、俗稱「沙士」的非典型肺炎,在香港造成大型傳播,當時的淘大花園更出現大規模爆發,大量感染的居民均被送往聯合醫院。朱醫生作為當時聯合醫院的內科部主管,表示當日能夠發現沙士在淘大花園E座爆發,全靠一名急症室的同事察覺到因肺炎入院的病人,大部份均來自該屋苑同一座。他又指,當時醫護人員馬上通報衞生署、醫管局等,但由於當時醫院只預留了4張隔離病床供沙士病人使用,不足以應付入院者使用,朱醫生以及其他醫護人員就將原來的普通科病房的病人撤離,最後用了四間成人病房以及一間兒童病房改建。沙士時首當其衝的朱醫生表示,當年他們對沙士病毒一無所知,更不知道應如何對抗,以及是否需要作出佩戴N95口罩等防護措施。

當時隔離病房每日上演著生死離別,這些點點滴滴,朱醫生退休至今仍然歷歷在目。他記得當時來自淘大花園的病人都分散在各自的病房,無法探望一同入院的家人,臨終時亦無法得見,於是醫護人員決定自發為這些病人親屬拍攝即影即有相片,讓他們在照片背面寫下自己近況、心意後,幫忙轉送予隔離病人,令親人之間即使未能相見仍能表達慰問。

而在大型疫情下,除了有增無減的工作量,站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要面對的一大困難,莫過於自身的感染風險。原本醫護人員需要在醫院輪流負責隔離病房的工作,在完成工作後就能退役,讓其他的醫護人員接手,但朱醫生的同事們都不願離開醫院,只希望能夠見證病人康復,與他們同時出院。朱醫生笑言,醫護人員工作的時候會變得忘我,無暇擔憂自己會否受感染而殉職,因為作為醫生受訓多年,拿起聽筒、穿上白袍,就是為了做要這件事,就如士兵訓練千日就是為上戰場作準備。

港人對抗新冠病毒表現良好 惟須提升醫療應急能力

2003年經過沙士一役,朱醫生認為,今次本港面對同樣大流行的新型冠狀肺炎病毒,整體表現良好,其歸功於市民間的良好防疫意識,在疫症初期已經有意識四處撲買口罩等防疫物資,惟礙於當時防疫物品的供應緊拙。其次則歸功於是香港醫護人員的專業態度,雖然抗疫過程艱辛,但仍然能夠保持低死亡率,以及維持整個醫療系統的運作,令醫療系統未至於崩潰。

另外,政府於2003年沙士後成立專家檢討委員會,以檢討當時本港處理及控制疫症的工作。調查報告建議,醫管局必須撥款改善醫院設施,尤其是增加隔離病房,並制定詳細計劃,靈活運用資源,讓醫療系統有應急能力,以應付令醫管局個別環節不勝負荷的事故。朱醫生指出,現時全世界大部分的醫療體系包括香港,都沒有良好的後備能力,其因為大部份的醫療管理者都以生意的模式去管理醫院,用金錢成本的角度去看待醫療,認為後備等同浪費,故一旦發生疫情時,醫療系統缺乏後備能力應對,情況就會更加惡劣,造成更多人死亡。他又以消防局與醫管局作比較,指出雖然消防員未必24小時都在救火,但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消防局內作準備,一旦有意外時就能夠立時營救,而醫管局作為公營醫療,亦應要參照消防局做法,擁有一至兩成後備能力,以應付突發事件。

每年都有不少精英人才投考醫科,大部分莘莘學子都是為了能夠救急扶危,以醫療的能力去幫助他人。朱醫生則認為,醫生的抱負在初初的時候較為抽象,但當自己做得越資深,而沒有離開過初心,這種助人的想法就會越發具體和紮實,能夠具體地知道自己要用什麼方法幫人,要掌握什麼新的治療技術等等。

記者/ 陳緗恩 楊綺晴 編輯/ 林瑞庭 李馨萍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