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BA球星Sabrina Ionescu近期展開個人首次亞洲巡迴之旅,先後先出席馬尼拉及廣州,更以香港作為最後一站,可以說是Nike及NBA送給香港球迷的最佳禮物。
1.印象中,過去十年未曾有NBA球星出席精英賽。今次Sabrina這位WNBA門面球星來港,大會及品牌方以最高規格去迎接及保護,營造出頂級球星到港的氣氛,提升了Sabrina的訪港體驗的同時,也讓球迷感受到WNBA球星的魅力,進一步推動女籃運動發展。
Sabrina亦相當識做,在精英賽比賽的休息時間自發地「突襲」觀眾,為數十名觀眾簽名,盡得人心。
2.無論是2023年荃灣體育館(最多容納1,900人,附合FIBA場館要求)、2024年伊利沙伯體育館 (3,500個座位),以及今年啟德體藝館(最多1萬座位),NIKE團隊在宣傳球員IP、直播以及球星環節都做得相當出色。與其他贊助學體會其他單位不同,NIKE香港非旦出錢,還堅持出力,務求學界籃球精英賽達到高水平。
3.Nike香港特地以包機票及酒店的方式安排數間台灣及菲律賓非傳統媒體到香港採訪Sabrina及精英賽,包括籃球研究院、WOWSight、籃球筆記、Double Pump女子籃球誌、Slam PH等,全面報道學界精英賽,甚至有獨家專訪Sabrina的機會,透過外媒去「說好香港故事」,助香港運動員得到更多曝光機會。
如果是外地相同規格的學界賽,又或者更大型賽事,外國大會又會否包機票包酒店邀請香港媒體採訪呢?
筆者深信機會少之又少,因為當香港媒體數量越來越少的時候,學體會未有乘「運動產業化」的機遇,一直拒新媒體、網媒及運動KOL於門外,完全沒有提供機會去為香港培育更多新媒體。
4.季軍戰寶覺男籃VS英華男籃中,落後4分的寶覺於最後1.2秒發動攻勢並起手,大鐘未有開動,但球證直接判完場。
寶覺梁民熊大駡球證的片段收看人次超過數十萬人次,讓不少球迷都有同一樣感受,即使場地升級了,依然無阻球證年年成為精英賽「最佳男主角」。
5.對球員來說,在更多觀眾進場的啟德體藝館比賽感受當然升華了。
對觀眾來說,最佳觀賞位置是中間第3至第6行,可以以更全面的角度去觀賞比賽,大會也特地安排VIP、明星、KOL在這幾行觀賞賽事。
可惜的是,以往賽事完結後,球迷可以落場與球員合照交流這類貼地體驗及親切感,以後永不復見。(這亦是硬件升級後的代價)
Nike及NBA打出Sabrina這張煙士牌,加上啟德體藝園一個劃時代的配套配合,學體會在少做少錯的思維,以及球證未達正常水平下,似乎「接唔住」四面八方的支持。
借用一位資深體育媒體人CK一句話:「硬件建起來,軟件沒升級,又由於軟件沒升級,所以硬件其實也不是那麼好。好像有了硬件,就自然有大賽有演唱借有錢,個個人想分杯羹,但太多人沒了解過,就算是一場學界比賽,要辦得好,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又直白一點,假設明年Nike香港不再投放資源在精英賽時,學體會又是否具備能力籌備高水準的精英賽,答案顯而易見。
運動公關Gordon 邱益忠
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AASFP)運動公關/董事
aa體Con叻總編輯
香港健身Guide籌委組主席
青年創業軍《第三屆十大傑出創業青年選舉》顧問主席
《Startup公關教你初創成功學》作者
Instagram:gordon_khoo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