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有視力問題,未必懂得向父母表達,因此建議由4歲起定期接受一次全面眼科檢查。為什麼驗眼對於小朋友如此重要?
主持:今天邀請了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范舒屏醫生講解兒童驗眼。兒童近視的問題在香港相當嚴重,據中文大學研究指出,有四成以上的8歲學童患有近視。小朋友早於6歲開始便有機會出現近視,8至12歲期間度數會持續加深,到18歲後才逐漸穩定。小朋友的眼科檢查應在甚麼時候進行?
醫生:第一次眼科檢查其實是在嬰兒剛出生時進行。醫生會先檢查初生嬰兒的眼睛結構,譬如眼珠有沒有問題、有沒有瞳孔反應等,而眼科檢查的內容會隨着寶寶日漸長大而有所調節。如初次檢查後嬰兒的眼睛結構正常,及如果小朋友的視力一直都沒出現什麼問題,到3至4歲時便應再進行檢查,以評估視力和眼睛發育是否達標,如情況未如理想,例如出現弱視等問題,便要作出相應對策,冀能在8歲前趕及應有的發育進度。
主持:早在3至4歲時做驗眼,是否因為要及早發現眼睛潛在的問題,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醫生:正確。 眼科檢查講求小朋友的合作性。為初生至兩歲的小朋友進行眼睛檢查,醫生只可評估眼睛結構上的問題;待小朋友3至4歲時,他們已懂得簡單表達,也相對有耐性,因此在這時進行檢查會較適合。醫生可更仔細地檢查雙眼視力對否對稱,例如當檢查時遮蓋其中一隻眼,他們會否表示眼前事物模糊,如果是的話,則可能有鴛鴦眼的問題。若能及早發現這些問題,好好把握治療黃金期,讓他們趁早開始訓練視力,治療效果自然會更佳。
主持:有時候小朋友驗眼時看著英文字母,卻唸不出來,如何判斷到底是小朋友不懂那個字母,還是真的看不到?
醫生:眼科檢查一部分是靠醫生或視光師的觀察及分析眼睛結構,另一部分則要靠小朋友回答問題才可以評估到視力情況。3至4歲小朋友的驗眼形式較著重視力測試,以英文字母測試只是其中一個方法,即使他們對英文字母的認知不足,可改以配對形式進行,如用上花、魚、小狗等簡單圖案或數目字,又或使用不同方向的「E視力表」。另外亦會評估眼睛有否出現發育的問題和眼疾,如弱視或斜視。若家長在小朋友3至4歲前已發現問題,便要及早帶小朋友去檢查。
主持:這歲數的小朋友驗眼時可能會感到害怕,如何令他們更容易配合以完成檢查?
醫生:醫生或視光師需要慢慢引導他們以玩遊戲的方式做配對,當留意到小朋友很害怕答錯、不確定的時候,可以多給一點鼓勵,或者與家長商量分數次進行檢查,不需要強行一次完成,也讓小朋友知道今次的表現不錯,給他們留下好印象,令他們不抗拒下次再回來檢查,過往臨床見過有不少小朋友於第二次檢查時表現更好。
主持:若他們在首次檢查的表現理想,應在什麼時候進行下一次驗眼?形式上會有所不同嗎﹖
醫生:如小朋友於3或4歲進行首次眼科檢查時的評分很高,我們會建議小朋友入學、即當6歲時才再需要驗眼,那時候便會重點檢查度數。小朋友近視在香港十分常見,可因為先天或後天因素所致,作為家長,要明白近視並不是病,如果小朋友的近視問題是屬於後天性,其實是可以改善的。例如中大一項研究指出,使用阿托品眼藥水有助控制近視加深速度,也有較新的研究指出這種眼藥水可發揮預防近視的作用。但值得留意的是,使用眼藥水亦有其風險,家長應權衡利弊,並考慮其他因素,如父母本身及小朋友的視力度數、小朋友的歲數等等,才決定應否使用,所以並不是任何小朋友都適合。
主持:新冠疫情的出現令小朋友需要長時間以視像形式上課,使用平板電腦或手機作消遣及溝通工具,他們更會不自覺地靠前望著屏幕,那很自然地會令近視惡化。你認為小朋友近視的風險是不是因此而提高了很多?
醫生:我相信是有關的。除了小朋友不能上實體課,疫情期間要為他們進行驗眼亦變得相當困難。最理想的當然是要減少他們的屏幕時間(screen time),因持續看着電腦屏幕會影響眼睛和身體的發育,也影響睡眠質素。據衞生署和美國兒科學會指引,1歲以下幼童的屏幕時間應該是零,2至6歲的小朋友則每天不宜超過兩小時,當中包括看電視、使用平板電腦或手機看視頻、視象通話或玩電子遊戲等;6至12歲的使用上限同樣是兩小時,但由於這年齡組別的小朋友很多時候都需要使用電腦做功課,所以該兩個小時的限制是指課餘的屏幕時間。
主持:如小朋友在3、4歲時已有數百度的深近視而不處理的話,度數會繼續加深嗎?這情況下是否應每年為小朋友安排驗眼?
醫生:若小朋友已有近視,應每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驗眼。中大研究亦顯示小朋友的近視在8歲之前加深得最快,如果小朋友年紀很小,而父母本身的近視達千度,驗眼次數便應更頻密,待情況穩定下來便可維持每年檢查一次。最常見的減輕近視方法包括配戴眼鏡、隱形眼鏡以及使用眼藥水,另外要多留意小朋友的屏幕時間不能過長,給眼睛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另亦要多進行戶外活動。
主持:小朋友在驗眼過程或會抗拒及害怕,可否講解整個過程好讓父母放心﹖甚麼時候需要用到眼藥水作檢查?
醫生:剛才提及驗眼一部分是小朋友在視力測試時的表現,包括能否看到當中的內容,是否需要同時使用兩隻眼睛才看出圖案的立體感,還有顏色測試。另一部分是醫生或視光師檢查小朋友的眼睛結構,包括眼皮、角膜、晶體、視神經、黃斑點、視網膜和度數,另外亦要檢查雙眼的協調能力,以及早發現斜視等問題。
至於驗眼期間會否使用眼藥水,則視乎需否放大瞳孔。放大瞳孔可提升檢查的準確度,讓醫生或視光師可看到小朋友視網膜的邊緣位置。過程中我們會細心引導小朋友,以減低他們對眼藥水的抗拒。如果要為早產寶寶做檢查,就必須擴大瞳孔以檢查視網膜,但有些情況是可以靠檢查正常範圍,並不需特別檢查邊緣的位置,因此不是每次驗眼都需要用上眼藥水放大瞳孔。
主持:當父母發現小朋友看東西時會瞇起眼睛,是否應盡快帶小朋友去驗眼?
醫生:這些情況多數是度數問題,建議家長可與小朋友作簡單測試,如你能在相同位置看到某件物件而小朋友看不到,便值得留意;另外家長其實可從日常生活細節及早發現小朋友的眼疾問題,例如可以觀察小朋友說話時,是否只有一邊眼睛看著自己而另一邊卻沒有,這情況可能是斜視;又或者當發現小朋友出現側頭的情況便可能有散光;還有在嬰兒時期玩耍時,當你用手遮蓋他其中一隻眼睛,他很快撥開你的手,則很可能是沒有被遮蓋的眼睛出現問題。
主持:家長和小朋友可以如何保護好眼睛呢?
醫生:家長應從小開始便限制小朋友的屏幕時間,以及當使用電子產品時要與眼睛保持一定的距離,手機與眼睛的距離至少是 30厘米;與平板電腦應相隔至少40厘米; 而與桌面電腦屏幕的距離應至少有50厘米,其實小朋友和成人也應跟從這指標。另外亦建議遵守「20、20、20」法則,即每當持續看屏幕20 分鐘,便要看20尺以外的東西最少20秒。多些進行戶外活動亦有利眼睛健康,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小朋友應每天進行至少兩小時的戶外活動,但家長亦可因應實際情況而盡量安排。
主持:明白。常聽人說,多看綠色的東西對視力好一點,真的有根據嗎?
醫生:其實只要看遠處的東西便可令眼睛肌肉放鬆,顏色並沒有關係。
主持:在車廂裡或吃飯時使用平板電腦或手機對眼睛有什麼影響呢?
醫生:在乘車或吃飯時的環境並不適合閱讀,或者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因為環境的光線不穩定,加上眼睛與屏幕的距離會時遠時近,令眼睛需要用更多力去集中,容易造成疲勞,所以盡量不要在不適合的環境下進行閱讀或使用電子產品。
主持:今天謝謝范醫生的分享,下次有機會再談,再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