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首家環保紗廠開幕 六工人日產三噸線

星島日報

更新於 2018年09月03日17:57 • 發布於 2018年09月03日19:00
廢棄衣物最後經纖維處理再造,成為紗。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年棄逾十二萬噸紡織品,要處理這些廢舊衣物,除了回收再穿,亦可循環再造,變成新的布料及成衣。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昨宣布,與龍達紡織公司設立全港首間環保紗廠及裝循環回收再造系統零售店,以應用創新紡織品循環再造技術。前者將於十月全面運作,屆時設有三條自動化生產線,全廠僅須六名工人,每日可將舊衣轉化成三噸循環再造紗線。

位於大埔工業邨「精密製造中心」的環保紗廠十月起全面運作,設有三條生產線,利用廢舊紡織品每日生產三噸循環再造纖維。紗廠會先將舊衣物以臭氧消毒,之後靠人手拆除鈕扣、拉鏈等硬物,再以機械及無人駕駛自動搬運車,按顏色與物料進行分類,最後經纖維處理再造,成為紗線。廠房面積約二萬五千多呎,一般紗廠須百人工作,但環保紗廠只須六名工人協助生產,當中四人負責拆除硬物,其餘兩人協助纖維處理再造紗線的程序。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行政總裁葛儀文指出,再造紗線與新製紗線的質量一樣,但成本可便宜約三成半至四成,料以再造紗線製成的成衣,售價可因此下降。他期望,該廠十一月有首批紗線產出,而首個客戶為H&M時裝連鎖店,暫時有數百件衣物的定單。

葛儀文分析,香港每日有三百噸廢棄紡織品,不能全部輸出外國解決,估計當中百多噸棄置衣物不須經特別處理,可直接回收再用,另有一百噸可經重新處理再造成新的紗線及布料。他強調,不會到內地設廠處理,因要證明香港有能力在本地解決棄置廢物,希望環保紗廠可成為成功先例,帶動更多其他廠商一起處理棄置衣物。

環保紗廠每日處理三噸舊衣物並不足以紓緩本港大量棄置衣物的情況,葛希望另覓將軍澳工業區等地,擴大生產規模。現時紗廠舊衣主要來自H&M及協助衣物回收的非牟利組織,現有至少三千噸衣物可供處理。他指出,紗廠下一步目標是日產十噸再造纖維,估計可製成一千打成衣。

龍達紡織行政總裁陳永安透露,公司以每月二十多萬租金,租用精密製造中心二萬五千多呎的位置,為期五年。龍達在紡織品循環再造生產線上,投資約一千七百多萬元,生產線可處理任何物料再造,而現階段先着重於棉花、人造纖維及羊毛。目前已有一條生產線開始試行,料十月初另外兩條生產線亦陸續投入運作,期望明年底可向政府爭取多設立十條生產線。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出席環保紗廠開幕儀式時表示,衣物循環再造纖維技術由龍達與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共同研發,成功實現轉廢為材,成果至今轉化並於大埔工業邨應用,是近五十年來再次有紗廠回歸香港,對推動本港「再工業化」及「官、產、學、研、用」結合,都是一大鼓舞。她深信,大灣區發展將為香港提供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契機,期望業界善用本港在研發等方面的優勢和「香港製造」品牌,將香港的工業發展重新帶到高峰。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