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經管學院發表《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2025》,就財政赤字、住屋問題、股市以及強積金等方面作深入探討。
其中,針對港府財赤年年惡化,據港大經管學院金融學副教授劉洋研究發現,相關赤字大部分是來自結構性赤字,其中土地收入乃是結構問題之一,事關項目收入雖然佔港府總收入20%、但其波動性就高達60%,所以他建議港府要避免出現土地收入引致整體財政赤字大增的情況。
不僅如此,研究亦將香港土地收入與內地不同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作出比較,顯示香港的土地收入波動程度位居全國前列,只是僅次於江蘇、浙江、安徽及廣東數省。
如是者樓價下跌多大程度上引致土地收入下降呢?港大經管分析指香港近25年的數據,顯示樓價上漲確實與土地收入呈正向關係,前者每上升1%,土地收入對本地生產總值(GDP)的比率就上升0.046%,內地地方層面樓價對土地收入的影響系數則為0.03,表明香港的土地收入對樓價變動的敏感度較高。
此外,劉建議特區政府應當充分利用政府債券計劃的額度,為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籌募資金,同時確保不損害長期財政的可持續性,並藉此促進資本市場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
他又稱,觀乎香港利率較美國為低,無論名義利率抑或實際利率仍然處於50年來低位,因此相信發債可控,港府亦應當充分利用政府債券計劃的額度。至於港府可容忍甚麼程度的發債水平,他則指以現時香港大約一成多的發債水平計,相比歐洲及美國分別60%及超過100%的比例為低,所以發債水平提升到20至30%可以接納,亦毋須太過擔心。
被問及港府出現結構性財赤是否與福利開支有關,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馮國經馮國綸基金經濟學教授兼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副總監鄧希煒稱,現時港府一年開支逾7,000億元,較疫情前4,000億元為多,並直言靠「福利開支派咗出去之後就收唔返」。
他又認為,千禧年代香港處理外貿所賺的毛利由「一元賺五毫」縮減為「一元賺兩毫」,較其他地區如大灣區以及南韓釜山等競爭力大不如前,所以要在貿易鏈環節上多下功夫,不能受制人工高、地價貴所限,例如在上游及下游環節着手,涉及協助融資及法律等事宜,以及協助內地中型及大型公司出海,提高毛利率。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