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運動

英超|熱刺後場buildup結構

戰術TSA

發布於 2023年12月06日08:53

熱刺開季走勢凌厲,一度保持十場不敗並曾經進佔榜首。可惜好景不常,隨著一對中堅Cristian Romero(停賽)和Van de Ven缺陣,加上Sarr和Maddison受傷,令球隊需要重組,臨時拉夫以閘位球員客串中堅,連場敗仗跌落聯賽榜第五位。

圖1是熱刺的區域控制圖
圖1是熱刺的區域控制圖

新帥Postecoglou和教練團迅速確立球隊重視短傳,以後場buildup為基礎的比賽風格,加上沒有歐洲賽顧慮下,令球隊正選陣容更穩定,有助提升球員默契和熟習新踢法。

熱刺今季最大轉變是後場buildup的結構比以往更有條理和成熟。

Buildup 時中後場主要採用1-2-3企位:門將Vicario是發動第一點,並決定進攻方向(627次在後場觸球,排英超第三);雙中堅Cristian Romero和Van de Ven墮後,Bissouma居中配合兩閘Udogie和Porro移入中路。中前場方面,兩翼拉邊,Maddison和Sarr在中場串連推進,還有孫興慜經常現位。當面對低位防守時,球員會很有耐性地組織,側擊多用地波傳入half space再cut back, 減少上季直接傳中入禁區情況出現。

圖1是熱刺的區域控制圖 (Source: theanalyst)

淺藍色方格代表進攻一方的total touches有55%或以上,紅色方格代表防守一方的total touches有55%或以上,灰色方格代表雙方爭奪較多的區域

熱刺控制了後場的大部份區域,場均238.9次在後場觸球,排英超第二。

Rest defence的重要性

Rest defence是指進攻時一眾攻擊球員後面的防守結構,當中大部分球隊主要採用2-3,3-2,2-2形式企位。

高位防線依賴中堅Cristian Romero和Van de Ven的對抗和回追能力,以及門將Vicario兼任清道夫(39次在禁區外作出防守動作,排英超第一;遠離球門平均18.9碼作出防守動作,排英超第三)。左右兩邊都有穩定的小組配合:右邊是Porro x Sarr x Kulusevski ; 左邊是Udogie x Maddison x 孫興慜。Maddison加盟後令球隊有更多縱向傳送(32次傳入禁區,排英超第二,80次shot-creating actions, 排英超第一),Bissouma和Sarr控制中場;孫興慜轉踢中鋒顯示其把握力(np:G-xG +4.1球,排英超第一),唯獨兩閘防守力和回防位置感一般。

圖2 當熱刺球員控球在腳時,客串雙中堅的Emerson和Ben Davies會跟Bissouma和Lo Celso組成後場2-2企位(灰色方格),四名球員可協助球隊推進和連繫左右兩邊。而當出現由攻轉守時,這四名球員能夠為中路提供足夠保護和支援前場counter pressing,當然還有門將Vicario。  另一方面,領隊Postecoglou刻意安排兩閘Udogie和Porro在進攻時走上兩邊half space(灰色圈), 即圖3的zone 14和zone 16,目的是利用Porro牽制Doku, 以及讓Udogie透過短途爆發力甩開Bernardo Silva和Foden。值得留意的是,Kulusevski(黃圈)其實可以走向右邊(黑色箭嘴),擴充球隊進攻闊度之餘,亦可跟Brennan Johnson形成二對一局面(Gvardiol)。
圖2 當熱刺球員控球在腳時,客串雙中堅的Emerson和Ben Davies會跟Bissouma和Lo Celso組成後場2-2企位(灰色方格),四名球員可協助球隊推進和連繫左右兩邊。而當出現由攻轉守時,這四名球員能夠為中路提供足夠保護和支援前場counter pressing,當然還有門將Vicario。 另一方面,領隊Postecoglou刻意安排兩閘Udogie和Porro在進攻時走上兩邊half space(灰色圈), 即圖3的zone 14和zone 16,目的是利用Porro牽制Doku, 以及讓Udogie透過短途爆發力甩開Bernardo Silva和Foden。值得留意的是,Kulusevski(黃圈)其實可以走向右邊(黑色箭嘴),擴充球隊進攻闊度之餘,亦可跟Brennan Johnson形成二對一局面(Gvardiol)。

圖2

以曼城對熱刺為例,當熱刺球員控球在腳時,客串雙中堅的Emerson和Ben Davies會跟Bissouma和Lo Celso組成後場2-2企位(灰色方格),四名球員可協助球隊推進和連繫左右兩邊。而當出現由攻轉守時,這四名球員能夠為中路提供足夠保護和支援前場counter pressing,當然還有門將Vicario。

另一方面,領隊Postecoglou刻意安排兩閘Udogie和Porro在進攻時走上兩邊half space(灰色圈), 即圖3的zone 14和zone 16,目的是利用Porro牽制Doku, 以及讓Udogie透過短途爆發力甩開Bernardo Silva和Foden。值得留意的是,Kulusevski(黃圈)其實可以走向右邊(黑色箭嘴),擴充球隊進攻闊度之餘,亦可跟Brennan Johnson形成二對一局面(Gvardiol)。

圖4 熱刺在後場發動進攻,Udogie按照賽前部署準備走入half space(黑色箭嘴,圖3的zone 5),速度稍遜的Foden選擇遮線(藍色箭嘴),Rodri適時回防的企位亦剛剛遮蓋了Ben Davies可傳向Kulusevski的路線(紅色箭嘴),最終令Ben Davies只可傳給左翼Bryan Gil(黑色箭嘴)。

圖4

熱刺在後場發動進攻,Udogie按照賽前部署準備走入half space(黑色箭嘴,圖3的zone 5),速度稍遜的Foden選擇遮線(藍色箭嘴),Rodri適時回防的企位亦剛剛遮蓋了Ben Davies可傳向Kulusevski的路線(紅色箭嘴),最終令Ben Davies只可傳給左翼Bryan Gil(黑色箭嘴)。

而在攻守轉換方面,曼城在由攻轉守時設置了三條防守線:第一條是前場迫搶線(身處黃色五邊形的四名曼城球員),第二條防線是Foden + Rodri, 第三條防線設於中場線附近位置。

熱刺在由守轉攻時,中後場球員快速形成2-3 rest defence企位(黃色五邊形),Kulusevski和Udogie則身處曼城第二至第三條防線之間(綠色線)。

Udogie的作用

熱刺今場非常依賴Udogie在zone 5和zone 14的奔跑製造威脅,從而傳中給隊友攻門。

圖5 當Bryan Gil準備接應Ben Davies的傳送時,Udogie已經在zone 14起動(黑色箭嘴)。只可惜Akanji和Walker的企位成功遮蓋Bryan Gil的傳送路線(紅色箭嘴),結果Bryan Gil只好回後。
圖5 當Bryan Gil準備接應Ben Davies的傳送時,Udogie已經在zone 14起動(黑色箭嘴)。只可惜Akanji和Walker的企位成功遮蓋Bryan Gil的傳送路線(紅色箭嘴),結果Bryan Gil只好回後。
圖6 同樣情況,Bryan Gil在左邊準備接應Lo Celso傳送(黑色箭嘴),Foden未能追貼Udogie(綠圈),讓後者繼續在zone 14加速入攝(黃色箭嘴)。
圖6 同樣情況,Bryan Gil在左邊準備接應Lo Celso傳送(黑色箭嘴),Foden未能追貼Udogie(綠圈),讓後者繼續在zone 14加速入攝(黃色箭嘴)。
圖7 這次Bryan Gil成功斜線傳給Udogie(黑色箭嘴),可惜Akanji及時回防成功阻止Udogie傳中。
圖7 這次Bryan Gil成功斜線傳給Udogie(黑色箭嘴),可惜Akanji及時回防成功阻止Udogie傳中。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