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遇上不喜歡的工作、難纏的上司,為了更好的工作待遇⋯⋯我們都會選擇轉換工作。然而,在與我們身處同一時空中的香港,卻有超過三十五萬勞工,無權選擇工作內容、轉工更可能被視為「惡意跳工」而被剝奪工作機會。他們是正為香港三十多萬家庭服務的外籍家庭傭工。他們雖然生活在香港,卻沒有基本的勞工保障,若不幸遇上暴力事件,或遭無理解僱,更隨時流落街頭。白恩逢之家(Bethune House)是本地絕少為女性外藉傭工提供緊急庇護及收容服務的慈善團體,正面臨財困,營運經費暫時只可支撐約一個月。黃鈺螢(Sonia)是董事會主席,正積極籌募捐款,希望能籌得一百萬的經費度過難關。
白恩逢之家是一間由社區支持的緊急庇護所,為處於危機中的移工婦女提供食物、緊急住宿、法律支援和輔導等各種形式的援助,每年有超過600位外籍家庭傭工接受他們的幫助。新冠疫情期間,曾有多名外傭因染疫而遭無理解僱或被僱主趕出家門,一度引起大眾關注。Sonia表示,類似情況不論在疫情前後幾乎天天都上演,近日更曾於一日內接到四位外傭的求助,她們分別因為不同原因而失去容身之所,雖然收容所已沒有床位,但職員不忍心把她們拒諸門外,便把她們留下。
外傭權益不被重視 問題普遍被視而不見
自七十年代初,香港政府推出輸入外傭政策,容許全職照顧家務的外傭來港,以減低家庭的家務壓力。當時,菲律賓作為發展中國家,亦為了增加外匯流入及降低失業率,實施「海外僱傭計劃」,輸出婦女到國外工作。本來為解燃眉之急的短期政策,由於成功為菲律賓帶來豐厚的外匯收入,成為了國家主要的勞工輸出政策,做法引來其他發展中國家仿效。根據入境事務署的數據,截至2022年,香港有超過三十五萬名外籍家庭傭工,為香港約三十萬個家庭服務,其中97%外傭來自菲律賓和印尼,大部分都是女性。看似雙贏的局面,當中卻犧牲了這些被迫離鄉別井的婦女的權益。
國家權力差異大 外傭勞權被忽視
Sonia認為輸入外傭的國家利用了自己在國際間較高的權力地位,提出苛刻條件去剝削這些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婦女,例如以較低的工資招騁、特別的工作簽證條件等;輸出外傭的國家一般在國際上政治經濟權力較低,亦倚靠輸出外勞的政策帶來收入,因此這些國家的領事館,即使接到外傭的投訴或對僱主的不滿,都傾向消極處理,令外傭的權益更不受保障。政策雖然能為國家帶來外匯收入,卻無法帶動當地經濟及勞動力,國內就業機會少,即使是專業人士也難以找到工作。因此,即使工資相對香港本地勞工仍有很大距離,對她們而言仍是一筆很可觀的收入。Sonia希望我們能嘗試代入外傭的處境設想:「當你家中有父母、有丈夫、有兒女時,有甚麼可以令你離開家鄉,到異地工作兩年?就是全家即將要餓死和流落街頭。」
雖然外傭輸入政策在香港實施已有半個世紀,他們的權益及福祉卻一直未有被重視。他們來自東南亞的背景和特殊的工作條件,令她們的人生安全和權利很容易受侵犯。除遠低於本地勞工的最低工資外,工時未受規管令他們要面對超長工時及休息時間不足的問題、必須與僱主同住的工作條件亦令外傭難以拒絕僱主任何時候的工作要求、無需解僱條件的不平等僱傭合約亦令她們可能隨時被要求「執包袱走」而隨時失去居所,被解除工作合約後更必須於14天內離港。由於現時並無指引規定何謂適切的居所、或提供足夠膳食,普遍還有供膳不足、不適切居所等問題,若不幸受到暴力對待,更無處躲避。因為頻繁轉換工作有機會被入境處視為惡意辭職或惡意跳工,將影響她們下次申請來港工作簽證,她們還要顧及遠在家鄉,正等待她們寄錢回去的家人⋯⋯Sonia指出,面對龐大的財務壓力,往往迫使她們「未到絕境」都不敢反抗,亦不敢貿貿然轉工。
家事勞動亦是專業 應被尊重
Sonia自小家中都有聘請外傭,更有家人曾是早期的本地家庭傭工「馬姐」。她說,以往家務相關勞動工作亦被視為專業,社會普遍都很尊重「馬姐」,相比之下,現時的外傭卻被視為「次等人」,她提醒,外藉家庭傭工只是一個身份,實際上,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人。我們都應該能理解,人人都要有足夠的休息、足夠的食物才能有氣力工作,亦有各自擅長的、與不喜歡的工作,她說:「 不要太過分,年輕(的外傭)又嫌沒有經驗、做得久又怕她蠱惑。得以用低價聘請她們的前設是建基於不公平的環境,當我們都因此受惠時,就更應該做好本分,把對方當成一個完整的人去看待。你需要休息嗎?為什麼她不用休息?」
白恩逢之家是由外藉家庭傭工自發創立的組織,現時有兩個收容所,主要為女性外藉傭工提供緊急庇護收容服務。Sonia指出,成立38年以來,受助人數超過26000人,平均每日都有兩個求助個案,她們有的被虐打、性騷擾,需要安全的地方暫住;有的需要進入漫長的法律程序,卻沒有收入支撐她們在港的生活;有的不幸患上惡疾,選擇了留港治病。除了提供食宿,白恩逢之家還提供法律支援和輔導等各種形式的援助。他們現時有兩所庇護中心,一所在九龍、一所在港島,合共提供約30個床位,但總是供不應求。受助者大部分來自菲律賓及印尼。一個收容所只有兩個全職員工同住在收容所內,全天候照顧她們的需要。由於簽證限制,她們大部分都只會留宿最多14天就回國,Sonia希望透過白恩逢之家的幫助,可以讓這些外傭在離開前認識與自己有共同處境的人,亦讓她們知道,有人會關心她們。組織會幫助他們面對生活上的困難,希望他們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命及在家庭中的角色。同時,亦會提供心理輔導及人生規劃等服務。Sonia希望她們在留港最後的時間,能接觸到關心自己的香港人。
白恩逢之家正面臨財困,正進行各類型的籌款活動,如義賣手作賀卡、食品等,Sonia希望透過款活動,能令更多公眾了解她們的處境,她亦正積極地開拓與不同的本地組織合作的機會,希望可以更好地分配及運用資金。機構正呼籲社會各界人士提供各類型的捐助,希望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隨了金錢外,也歡迎各種形式的捐助,如食物資源、醫療服務、輔導服務等,機構亦在尋覓更大的地方去提供更適切的收容空間以應付持續高企的服務需要。
記者:Iris Wong
留言 15
春天
一百萬?我都財困吖。
2024年11月06日23:19
Monchacha
專才都是外傭一份子,專才找不到工作會否給予收容?🤔🤔😅
2024年11月05日00:04
low chai
這群被收容的,為什麼不回去自己的原居地,真是摸不著頭腦,喱個收容所又有什麼目的?
2024年11月04日23:47
Silvino
講到好似逼佢地黎咁,佢地一個月嘅收入好過係當地一年又唔講?包食住,做幾年就可以返去買樓開鋪,仲有好多做到唔願走,想博同情都唔係咁樣亂嗡嘅
2024年11月04日23:41
Ta Ka
計埋食宿 唔算低人工
2024年11月04日23:27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