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ght: 9.6oz
Stack height: 38/28mm(10mm drop)
Size: 正常偏長,腳腕位偏窄身
由2015年起已推出的Ultraboost系列經歷了幾個朝代,角色由第一代作為當時最尖端BOOST物料的旗艦級型號,在今天Supershoes林立的世代已經變成一對市民大眾代表跑鞋。雖然已去到第五代,但很多DNA到今天仍然有維持。
鞋楦繼續是Primeknit,但重新編織過改善透氣與包覆性的平衡。一方面toe cap的編織很綿密,預期有不俗包覆力,另一方面可以見到特意為透氣而設的疏氣位,在RunRepeat的測試上,這個新鞋楦的透氣取滿分。在Ultraboost 19上的360度knit upper已經不再見到,但襪筒鞋領又再次以鞋舌的形式出現。
今代Ultraboost adidas一口氣同時推出5及5X。前者更忠於原初Ultraboost 1.0,鞋楦中段有實體CAGE。今天Susan試的是後者5X,UNCAGED由加硬了的品牌三條紋代替,更輕,也有更大活動性。
標準配置外置Heel Counter低調地得到保留,相對之下官方介紹的video中更多出現Torsion system的特寫。
大型中底使用100% Boost物料,且其大型中底不是視覺效果,厚達38mm(上一代只有29MM)。物料上今次更新作LightBoost 2.0,更輕也額外增加2% energy return。
外底繼續由Continental馬牌輪膠提供,在濕地都有可靠表現。重新設計的橫紋也顯得令跑手更有信心。
跑後感
Susan以Ultraboost 5X作近三星期的慢跑練習、速度課前熱身及GO-TO-SHOES,里數約80km。
啊,一上腳就是略緊的中段及自由的前掌,是親切的Ultraboost感覺。話說回頭,粗略估計Susan前前後後都著過起碼10對Ultraboost,由1.0的眾多顏色到ST到UNCAGE到LACELESS到ATR到2019都試過,你呢?
鞋楦後緊前鬆,有人歡喜有人有保留。前掌就好似穿一對甚具彈性的厚襪一樣包緊前掌,如果你要刻意地張開腳趾是可以的,但在轉彎時會有少許不安,以Knit楦來說表現算最理想。沒有CAGE的中掌的確會有更大自由度,三間虛擬CAGE都有一定穩定作用,最重要是在轉彎時也更少「𠝹腳感」。最具安全感的是鞋舌至Heel Counter一段,牢牢的包得十分緊,頭兩次穿著要點時間適應。人適應鞋,另一方面鞋都要適應人。
中底落差感覺明顯,斜斜的。38mm中底數值沒有在感受到的緩震上反映,有點意外。雖然中底前後都是同一種物料而且踭部分更厚,但最具吸震感的是前掌中部。沒有太多flare in或flare out的中底又的確在落地時更硬橋硬馬,1.0那種overly soft已不復見,日常穿著未必會很享受,但以一對給予日常練習跑鞋來說未嘗不是好事。
具Supershoes概念的adidas跑鞋已經夠多,部留傳統跑鞋感覺的Ultraboost顯得很穩定,這個穩定的意思是指Rocker Effect的另一個極端,基本上跑的每一步都很鼓勵腳掌好好完全觸地後才往下一步。這個感覺一方面來自中底GEOMETRY,也來自LightBoost較明顯的路感,也來自外底的抓地性。使用Ultaboost 5X慢跑,不用擔心愈跑愈快,它就是鼓勵你慢慢地跑。
總結:一對全身上下都使用新時代物料的傳統結構慢跑鞋,可供大部分跑手作日常慢跑及練身以至日常生活穿著使用。
Please follow Insports Hub on Facebook & Instagram
https://insports-hub.com/
FB
https://www.facebook.com/insportshub
IG
https://www.instagram.com/insportshub/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