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停刊兩年|世界「復常」後,前《蘋果》人如何?

集誌社

發布於 2023年06月23日07:21 • 集誌社

關於《蘋果日報》最後一夜,編輯 Michael(化名)的記憶,與大眾略有不同。當《蘋果》員工都跑落壹傳媒大樓門前向讀者鞠躬時,Michael 才剛把記者們的稿件,交印刷廠付梓。他爬上五樓天台,探頭俯瞰雨中聲援的人潮,默默看著成為頭版大相的燈海。

那一夜,壹傳媒大樓內,數百人緊守崗位、追趕出版死線。文字、攝影記者、編輯、美術、校對、印刷、發行⋯⋯最後的《蘋果日報》載滿他們每一個人的微小掙扎。

兩年後,當世界「復常」,Michael 把那夜出版的《蘋果日報》,裱進畫框內,帶到加拿大新居;前 CG (computer graphics) 嘉雄(化名)把它藏在家中書枱下;前公司秘書Doris(化名)把它閒置在雪櫃頂,半年後才敢首次翻閱。無關好壞,他們也就如此活過來。

特約記者:曾雪雯

2021年6月21日,是《蘋果日報》最後一夜。
2021年6月21日,是《蘋果日報》最後一夜。

流水線上的編輯

2021 年 6 月 23 日,是《蘋果》最後一夜。那天,任職港聞編輯多年的 Michael,如常從大西北回到將軍澳公司,展開一日的工作。他記得相片庫內,新聞主角換成公司被捕高層,「心情上是有點影響,但開始忙就不會有時間被個人情緒影響自己」。

作為全港首份全彩報章,《蘋果日報》自 1995 年創刊以來,講求破格奪目的報紙排版設計。記者外出採訪、寫稿,報紙編輯則在辦公室改稿、畫版、配相、起題。多年來,Michael 在 18 格乘 16 格的版紙上,把記者即日稿件、攝記照片與 CG 揉成翌日報紙版面。互聯網年代,媒體追求速度,報紙編輯的工藝漸漸被世人淡忘。

Michael 以「跑腿」自居,周旋於記者、上司、美術、CG 與校對之間,每夜以 12 點為界,沿編採流水線,把翌日報紙推進印刷房。「越夜,就開始越有那種腎上腺素飆升的感覺,就是你要和時間競賽⋯每天好像有一個必須要完成的任務,而是不能讓你放棄的,你每一天都面對著這個難關。」在《蘋果日報》銷量每況愈下的低潮期如是、烽煙四起的 2019 年如是、直播鏡頭聚焦編採部的 2021 年六月都如是。

在那動盪的一周,國安法紅線懸於項上,大家終於記起一份實體報紙的重量。公司宣佈員工若辭職,可即時離職。大限臨頭,有部組顧慮安全與生計,有的全組離職、有的個別部組停運。亦有員工「遊說」同事「不要上班」,藉此向管理層謀求更大的賠償。在恐懼與利益計算之間,也有員工如常守在流水線的崗位,讓報紙如常出版,Michael 是其中一人。他認為,斷不會早半個月辭職,便能撇清法律責任,選擇留到最後。

「假設(《蘋果》)真的收皮⋯⋯」

Michael 說,「假設(《蘋果》)真的收皮,但如果做到最後一刻,那是不是都是一個成就?或者在工作上對得起自己,對得起這間公司。就算離開蘋果走出一個大門口,兌現到自己(承諾),就是沒有辜負到任何人,或辜負了公司。」任何人是並肩的同事、是還押在囚的讀者、也是過往七年堅持每天花三小時通勤上班的自己。

2021年6月24日的最後一份《蘋果日報》。
2021年6月24日的最後一份《蘋果日報》。

前 CG 部同事嘉雄,則抱另一想法,「我打算繼續下去,好好睇睇埋個尾」。”Appledaily CG” 是行內著名品牌,以「蘋果風」漫畫、3D 連環圖示意新聞事件而「響朵」。在蘋果的世界,美術負責「拉版」,把編輯手繪黑白版紙變成彩色電子版。而 CG 則負責報紙的圖像,包括漫畫、示意圖及infographic,如政壇花邊八方版的前特首林鄭月娥漫畫、車禍奇聞的3D案發示意圖、調查新聞的彩色局部地圖。

嘉雄在 CG 部門待了十多年,曾歷黎智英「親政」的年代。那些年,「肥佬黎」要求每頁報紙也需繪製漫畫,十多名報紙編輯,每天在嘉雄的坐位前排隊「等入圖」。嘉雄曾對公司愛恨交纏,愛其現實,在同業間薪高糧準;恨其民主派立場取態,為挺中間溫和民主派,壓抑其餘「雜音」。

但自「肥佬黎」選擇留在香港的那刻,嘉雄對這位溫和民主派的「老闆」改觀。他在CG 部留到最後,「我會覺得這是一個很奇遇,或者很特別,又不要說是好事」。在最後的《蘋果》,他畫出一個跨頁的蘋果圖樣,裏頭滿是記者的剪影。

前 CG 部同事嘉雄(化名)負責的政治人物漫畫。
前 CG 部同事嘉雄(化名)負責的政治人物漫畫。
前 CG 部同事嘉雄(化名)負責的infographic。
前 CG 部同事嘉雄(化名)負責的infographic。

秘書:心臟快要跌出胸腔

對秘書 Doris 而言,兩年前六月的記憶略帶模糊,只記得自己天天埋首「打仗」。她既忙於安排讀者蜂湧而至的慰問禮物,又要處理同事的離職申請,每天急步來回二樓中庭,通往人事部的「天梯」。「如果我在那個時間走了,他們(上司)就會多一個考慮,就是要煩多很多事。所以就留低,我也沒有什麼特別害怕」,她說。

Doris 素來冷靜,縱然公司停刊,那段時間她忙得無太大個人感受。唯獨兩次,她忍不住哭了。一次是上司提訊,她到場旁聽,「秘書魂」讓她下意識拿出紙筆,抄寫法庭筆記。直至法官拒絕保釋,她才意識到這位經她手入職的同事,將要被囚,嚎哭起來。

停刊前一周,Doris 的智能手錶不時響動,提示她的心跳已達每分鐘 130 下。至 2021年 6 月 23 日清晨,當她看到再有同事被捕,她甚至覺得心臟快要跌出胸腔。她笑言,那時她還要趁公司結業前,趕及用公司保險看專科醫生。最後心臟科醫生指她血壓高,維他命 D 濃度不足,帶點輕微抑鬱症狀。

「我覺得有份責任」

Doris 啃著降血壓藥與維他命 D 補充劑繼續上班。她自覺有責任負責為同事計清假期,保障同事利益,「我覺得有份責任,就要幫大家善後。即是要等大家辦好手續離開,那我才叫完成工作」。

秘書職系的離職日為 6 月 30 日,較編採部門晚七日。停刊後的一周,除個別收拾細軟的同事,位於二樓的編採部辦公室就只剩下秘書。「反而那時很輕鬆。一來有了定案,二來再沒有人來問你問題,我可以很寧靜去處理善後的工作。」Doris把記者歸還的器材轉交行政部,把二樓積存多年的舊報紙掉進大型垃圾籠,與人事部、行政部、IT等善後同事拍照farewell。那幾天,Doris的兒子駕車接她下班,她便帶兒子參觀這座寂寥的遺跡。

關於五樓,Michael 並沒有那張頭版大相的記憶,那時他還在二樓追趕最後一夜死線。完成工作後,他到五樓遙看地面的燈海與相對多年的堆填區,他知道,所有感覺與記憶終將一去不返。從五樓回到編輯部,上司端出威士忌與同事分享,Michael 把酒灌進胃裏。兩年來他一直想不起那夜的酒香,他只記得最後一夜氣氛融洽,有同事在旁哽咽。

《蘋果》停刊後,Michael 和未婚妻成婚,疫下舉辦僅 20 人出席的婚禮。同年年底,他和太太移民加拿大。到達加國,輾轉又重投報業、轉任記者,多年來的編輯訓練,讓他記者生涯如魚得水,上司每每把他的稿件原稿直出。

最後一期《蘋果日報》,被他越洋帶到加拿大,裱在玻璃畫框內,如今它倚在牆邊成為一件裝飾品。「拿一份報紙過來可以讓自己記住那一刻 ,二來也是想留念,如果真的日後連一份報紙,都可能成為一個罪證的話。起碼在海外也有很多這些 copy 的。」他說,想要提醒自己最後那一天,究竟大家怎樣去盡最後努力,去衝一份絕版的報紙。

最後一期《蘋果日報》,被Michael 越洋帶到加拿大,裱在玻璃畫框內,如今它倚在牆邊成為一件裝飾品。
最後一期《蘋果日報》,被Michael 越洋帶到加拿大,裱在玻璃畫框內,如今它倚在牆邊成為一件裝飾品。

最近有人透過 AI 重現《蘋果》CG 示意圖風格,讓 CG 嘉雄覺得很有趣。《蘋果》結業後,他決心轉行。他說,許多公司認同,「捱過蘋果高壓訓練的人,工作能力會好一點」。見工時,老闆問他,來到新公司有何抱負,他說,「人到中年,加上做報紙、傳媒都做了二十多年,想轉一轉環境,人生再起步。 」老闆賞識,目前他放下「啜核」的蘋果漫畫與示意圖,順利轉投商業世界。

探監、寫信的兼職秘書

至於 Doris,她曾把最後一期《蘋果日報》擱在廚房雪櫃頂。有好幾次她拿了下來,又沒勇氣揭開。「因為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承受,我不想估估下,所以我就……我有嘗試拿出嚟,但我望完之後還是擺回去。」半年後,她終於有勇氣細仔閱讀這份歷史文物,原來還是有流淚的衝動。

離開蘋果第一年,Doris 發現自己無法再對工作投入昔日的熱情。「我有點不想再如此投入個人感情去新的公司,真是無辦法投入,你總是會和以前比較,為甚麼現在會是這樣呢?」與記者並肩作戰的 24 年是趟無比擬的旅程。九一一、南亞海嘯與福島地震,她曾為同事準備出差機票。2019年反修例運動,她又曾為同事研習防煙濾罐的功能。如今她多了一重工作空虛感,只有跟舊同事敍舊時,她才會願意談及那年 6 月的事。

後來 Doris 發現自己不是孤例,有舊同事和她一樣,只想當兼職。最近她掙扎要不要重投全職工作,重過所謂的「正常生活」。後來朋友問她,難得沒經濟壓力,為何又逼自己走回頭路?她覺得不必作繭自縛,畢竟每周探監、寫信也要時間,「咁不如就安分守己做一份輕輕鬆鬆,夠我整指甲、做 Facial 的工作便算吧」。

兩年過去,香港「復常」。在正常與不正常之間,他們如此活了過來。

兩年過去,香港「復常」。蘋果人在正常與不正常之間,如此活了過來。
兩年過去,香港「復常」。蘋果人在正常與不正常之間,如此活了過來。

集誌社檔案 《蘋果》停刊兩年,他們失去了自由多少天?

《蘋果日報》於 2021年 6 月 23 日宣布停刊,24 日出版最後的《蘋果日報》,頭版標題為「港人雨中痛別 我哋撐蘋果」,印刷量破記錄達 100萬份。

回顧《蘋果》高層被捕經過,首先是壹傳創辦人黎智英,在 2020 年 2 月,被警方以「參與未經批准集會」拘捕,其後獲准保釋;8月,黎被指涉嫌違反《國安法》及串謀欺詐罪等被捕;同年 12 月初,黎被起訴欺詐和「勾結外國勢力」罪,他一度獲高等法院批出保釋、但在政府上訴後遭終審法院撤銷保釋,之後被還押。2021 年 4 、5 月,黎因 8.18、8.31 和10.1 「未經批准集結案」被判監共 20 個月。

2021 年 6 月 17日,《蘋果日報》宣佈停刊前一周,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營運總裁周達權、《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總編輯羅偉光、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等五人,被指涉嫌違反國安法「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被捕。同日,約 500 名機動部隊等警員,持法庭手令、進入壹傳媒大樓搜查報館。 周達權、陳沛敏、張志偉獲保釋;張劍虹、羅偉光被還押。

6 月 23 日,筆名李平的《蘋果日報》主筆楊清奇,被指涉嫌「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被捕。同日,《蘋果》決定停刊。

6 月 27 日,筆名盧峯的《蘋果日報》前主筆、英文版執行總編輯馮偉光,被指涉嫌「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在機場被捕,其後獲准保釋。7月 21日,前《蘋果日報》執行總編輯林文宗被捕,前副社長陳沛敏、前主筆盧峯被警方撤銷保釋還押。

屈指一算,黎智英已失去自由925天。張劍虹、羅偉光已失自由736天,陳沛敏、林文宗、馮偉光、李平已失自由 702天。他們分別被控涉嫌「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串謀刊印、發布、出售、要約出售、分發、展示或複製煽動刊物」等罪。而黎智英再有其他的國安法控罪。

歡迎追蹤以下平台,即時接收《集誌社》最新資訊,及付費訂閱支持!

【付費訂閱《集誌社》】
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訂閱《集誌社》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hecollectivehk

【Like 《集誌社》IG】
https://www.instagram.com/the_collectivehk/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