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日本Good Design Award(下稱GDA)有31國4789件作品參賽,最終評比1353位獲獎者(獲獎率約28%,含括945家企業參賽),海外得獎數為278件。
其中,臺灣報名395件有61件獲獎(獲獎率約15%),5件臺灣作品(包括產品、空間、服務、建築等領域)獲得Best 100(獲獎率約1%)。臺灣的Gogoro先後拿下特別獎(各領域1名)、金獎(當年度前20名),與年度唯一的設計大獎(Good Design Grand Award)失之交臂。
Gogoro創下臺灣參賽日本GDA史上最佳成績。圖/Gogoro
「以日本境外參賽國來看,臺灣表現最好!特別是Gogoro,除了拿下金獎,還在設計大獎評選奪下第二,是史上第一個進入GDA決賽的臺灣品牌,非常精彩。另外在室內設計、使用者介面等,臺灣設計力明顯卓越」,「日本設計振興會」事業部部長矢島進二說明。
日本設計振興會日前來臺舉辦2018 GDA評審報告會。圖/陳怡杰攝
連任3屆GDA國際評審的「臺灣工業設計教父」謝榮雅觀察,「臺灣最近3年作品風格改變,3C作品量減少,以前一定有PC、NB、滑鼠、電競周邊產品參賽,今年空間規劃、建築、交通工具等作品增加。臺灣產業有意識,比賽不是為了得獎,先考量能否帶來新社會意義。」
迷思:設計策略vs.設計競賽
謝榮雅舉今年奪下GDA設計大獎的「寺廟零食俱樂部」解釋,「對弱勢族群的開創性關懷,吸引日本寺廟、教堂加入響應。」
「我國的Gogoro也一樣,不只解決單一問題(數量龐大機車廢氣,一直是臺灣沉痾),除了車型美觀,Gogoro建置完善智能電網,多元解決環保議題、臺灣社會議題等面向,有進步性、給人類啟發、成功傳達作品層次,數千件作品奪下第二,實至名歸」,「參賽者要把GDA視為一種設計策略評比,而非單純產品設計競賽表象。」
Gogoro創辦人陸學森(大螢幕黑框眼鏡者)率隊到東京領獎。圖/Gogoro
「儘管大膽設計,就算受限各國地域環境限制,不用怕日籍評審不解,但有一定風險」,2017年GDA臺灣區評比,謝榮雅評過1件作品改良式釣魚浮標,「浮標上設sensor(感應器),釣客不需緊盯釣竿,只管滑手機,魚上鉤透過藍芽通知釣客,甚至透過sensor晃動幅度,直接幫你判定魚隻大小」,謝榮雅很激賞。
文化差異的經驗風險
「臺灣橋上常有釣客一次顧6、7根釣竿,有這套IOT(物聯網),不需緊盯釣竿看手機就知,功能劃時代」,但日籍評審不領情,不斷跟他辯證「釣魚只是感覺,目的不是釣魚」,「最後浮標未獲獎,說明典型國家文化差異,若參賽作品有文化差異,一定記得凸顯有利說明」,謝榮雅不建議作品風格特別靠攏日系思維,不會幫你加分。
「臺灣工業設計教父」謝榮雅連任3屆日本GDA國際評審。圖/Wikipedia
有參賽廠商問他,遠程赴當地參與評審,才發現大會配予的口譯員速度不快,「如何在每組3分鐘時間限制,跨語言傳達作品概念?」,生涯累計120座國際設計獎的謝榮雅建議,「跨文化難免有干擾,3分鐘不長,因為作品數量龐雜,但GDA口譯程度優良,參賽者只管燃燒熱情講解作品,放手相信口譯員同步翻譯,時間緊湊,我不建議採取一句講、一句翻的溝通。」
慎選簡報人選
他另建議慎選作品簡報人選,謝榮雅評過一項NB大廠作品,本來筆電外觀不出色,但演示人員很會講解,除了頻讓評審笑出聲、點頭認同「好像真的有說得那麼好。」
部分評審群就要略過眼前、覺得亮點不足時,演示人員為了凸顯耐用材質,瞬間舉起筆電往地板砸,「評審眼睛全亮了,閉門討論入圍名單時,多數人不知道作品名,但一講『砸地板的筆電』,沒人忘得了」,「介紹手法很電視購物,我不建議學,但只是再次忠告參賽者,在茫茫數千件作品中,創造評審第一記憶點很重要,凸顯產品價值、差異性。」
2018 GDA獲獎作品「大阪木津川濱江廣場」,廣達4300平方公尺(約1300坪),規劃以人、水共生形式,兼具治水、防災多元目的。圖/GDA
臺灣設計自覺
謝榮雅讚賞,臺灣過去是硬體大國,技術先進,近年開發新科技帶來新應用,出現轉型契機,「設計抓到趨勢方向、符合文化主張,也提升臺灣社會價值與意義!」
日本Good Design Award是東方權威設計大獎,圖為獎座。圖/GDA
編輯/陳怡杰
【揭密2018日本Good Design Award】專題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