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歷史上的今天》10月2日——印度聖雄甘地誕生 開啟「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風傳媒

更新於 2018年10月01日23:00 • 發布於 2018年10月01日23:00 • 魏嘉瑀
印度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攝於1931年(AP)
印度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攝於1931年(AP)

有了它,我將動搖整個大英帝國的根基(With this I'm shaking the foundations of the British Empire.)。—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1930年4月,經過步行24天、390公里後,62歲的甘地和跟隨者們終於抵達海邊,他舉起手中一把從海水中取得的鹽對著群眾說:「有了它,我將動搖整個大英帝國的根基。」這場「食鹽進軍」目的在抗議殖民印度的英國政府制定《食鹽專營法》,提高食鹽價格與稅收,甘地以「非暴力、不合作」的和平抗爭運動,抵制英國殖民者不公正稅收,透過輿論壓力迫使英國殖民政府在當年同意廢除《食鹽專營法》。

甘地拾起一把海鹽,並對群眾喊話。(wikipedia/public domain)
甘地拾起一把海鹽,並對群眾喊話。(wikipedia/public domain)

1869年10月2日,甘地出生,他的家族為商人後代,生活條件優渥,家中篤信印度教,父親是波爾本達市(Porbandar)首長,母親則是虔誠印度教徒,教導甘地印度教的教義、信條,也影響甘地後來力行禁慾、苦行和非暴力的生活方式。

甘地7歲時的照片。(wikipedia/public domain)
甘地7歲時的照片。(wikipedia/public domain)

 

13歲甘地與同齡妻子的合照。(wikipedia/public domain)
13歲甘地與同齡妻子的合照。(wikipedia/public domain)

英國留學期間  開始研究印度教思想

1888年,19歲的甘地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學習法律,在倫敦期間,他學習英國當地文化,穿著西式服裝,但仍恪守印度教規定,不吃葷不酗酒。他在英國接觸到「神智學」(Theosophy),加入「知神術學會」(Theosophical Society)開始深入研究他小時候所學的印度教教誨,包括素食主義和禁慾,他也在當時了解到宗教影響人民團結的關聯和重要性。

甘地在南非留影。(wikipedia/public domain)
甘地在南非留影。(wikipedia/public domain)

回國後,他取得律師資格,試圖在孟買做律師,但當地的法律與英國本土的法律截然不同,工作並不順利,最後他黯然離開律師事務所。這時他獲得到南非工作的機會,於是決定隻身前往遙遠的國度。他在南非時期有次曾因不是白種人,被要求從頭等車廂換到三等車廂,當時他拒絕換車廂因此被人從火車上趕下去。

帶領南非印度移民抗爭  「非暴力抗爭」概念成形

南非時期的甘地。(wikipedia/public domain)
南非時期的甘地。(wikipedia/public domain)

到了南非的甘地看到當地印度移民的公民權遭到嚴重剝奪,於是他開始抗議和遊說,領導當地印度礦工遊行,要求政府減少對南非印度人歧視,還被政府逮捕。在南非的歲月是甘地作為一個社會政治運動者的形成期,也在此時發展出「公民不服從」及「非暴力抗爭」的概念。

甘地帶領「食鹽進軍」運動。(wikipedia/public domain)
甘地帶領「食鹽進軍」運動。(wikipedia/public domain)
1930年甘地反對英國殖民政府的《食鹽專營法》,帶領群眾徒步390公里到海邊取鹽,稱為「食鹽進軍」。(wikipedia/public domain)
1930年甘地反對英國殖民政府的《食鹽專營法》,帶領群眾徒步390公里到海邊取鹽,稱為「食鹽進軍」。(wikipedia/public domain)

甘地在1915年回到印度,並領導印度展開一連串「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抵制英國教育、英國貨和英式服裝等。不合作運動在「食鹽進軍」達到高峰,甘地以煮海水取鹽正式違反當時英國殖民政府限制印度自己產鹽的規定,也被英國殖民政府逮捕入獄。

甘地帶領全國人進行「不合作運動」。(wikipedia/public domain)
甘地帶領全國人進行「不合作運動」。(wikipedia/public domain)

甘地入獄消息激發全國各地抗議英國殖民政府的決心,各地不合作運動愈演愈烈,直到1930年年底,約有6萬人被捕入獄。終於甘地在1931年1月被釋放,並開始了與英國政府以停止非暴力抗議為目的的和平談判。並在二戰後領導印度獨立。

對穆斯林寬容  引發印度教狂熱份子不滿

雖然篤信印度教,甘地對印度的穆斯林採取寬容態度,他主張印度教與穆斯林應團結合作,使得印度教狂熱分子不滿,最終甚至槍殺他。

甘地被刺殺的幾天前才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獎委員會公開表達甘地是諾貝爾和平獎最大的遺珠,該獎項在他去世那年從缺。(推薦閱讀:英國威廉王子夫婦首訪印度 拜會青年創業領袖

印度崛起  社會反思甘地精神

印度詩人泰戈爾和甘地交情深厚。(wikipedia/public domain)
印度詩人泰戈爾和甘地交情深厚。(wikipedia/public domain)

時至今日甘地的影響力仍無所不在,他發揚的公民不服從、非暴力抗爭和絕食抗議方式成為現代和平抗爭典範,絕食16年的印度人權鬥士莎米拉(Irom Sharmila)也是受到甘地影響。每年甘地生日,印度最高領導人都會發表談話,緬懷甘地對印度的貢獻和他留給後世的精神。隨著印度崛起,印度國內也開始檢討社會消費主義氛圍與甘地崇尚寡慾、簡樸的精神背道而馳,但也有人認為甘地精神已不符合現今社會發展。

人稱「曼尼普爾鐵娘子」的印度人權鬥士莎米拉(Irom Sharmila)。(美聯社)
人稱「曼尼普爾鐵娘子」的印度人權鬥士莎米拉(Irom Sharmila)。(美聯社)
莎米拉一邊哭一邊吃下16年來第一口食物,表情感慨激昂。(美聯社)
莎米拉一邊哭一邊吃下16年來第一口食物,表情感慨激昂。(美聯社)

延伸閱讀
絕食16年!「印度鐵娘子」終於結束抗爭 吃下第一口食物
16年絕食宣告終止!印度曼尼普爾邦「鐵娘子」宣布投身政壇 改採體制內抗爭

《 更多優質新聞,請前往風傳媒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