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謝展寰:社會已建立回收文化 年中立法會匯報垃圾收費意見

商台新聞

更新於 11分鐘前 • 發布於 10小時前

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接受本台專訪表示,在本屆政府努力下,已成功扭轉20多年來廢物棄置量不斷增加的趨勢,但同意現時本港廢物量仍然較高,認為社會已逐步建立環保及分類回收的氣氛及文化,應把握時機,已開始進行減廢回收的市民,亦可協助教導其他人,相信可改善廢物量高企的問題。

謝展寰指,本港回收率曾有長時間不斷下降,2020年回收物總量低至153.8萬噸,但隨著過往數年努力,2023年的回收量已增加至196.8萬噸,較2020年上升28%;本港的廢物量亦在2021年達到頂峰,由2021年每日人均棄置量達1.53公斤,下跌6%至2023年的1.44公斤,其中2023年的家居廚餘量更按年減少超過12%。

謝展寰:垃圾收費討論 令社會明白減廢回收的需要

當局去年宣布暫緩實施垃圾收費。謝展寰指出,公共回收物收集點由2023年底180個,增加約六成至去年約500個,去年廚餘回收量亦按年上升近七成,其中家居廚餘回收量更上升逾8倍,認為數字上升是因為垃圾收費令社會引起討論,即使市民及業界認為未是時候推行垃圾收費,但亦讓社會明白有進行減廢回收的需要。他指,推行垃圾收費需要整個社會共識及支持,當局會繼續評核社會對收費的意見,年中向立法會匯報。

他又指,本港首座轉廢為能設施I·PARK1,預料年底投入運作,去年12月亦已就第2座轉廢為能設施I·PARK2進行招標,目標在2035年前,停止以堆填區處理垃圾。他認為,如果市民可改變習慣,減少廢物量、增加回收量,本港不需要興建第3座轉廢為能設施,節省社會成本。

謝展寰又指,今年會繼續加強推動源頭減廢,當中回收點會增加至800個,廚餘收集點亦會由去年12月的800個,增加至1500個。局方亦會因應公共屋邨對廚餘回收桶的需求,希望在明年達至「一座一桶」的目標;也會增加宣傳力度,包括在學校做不少於400場活動推動減費回收。他又指,正研究「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可換取超級市場購物券或港鐵積分,認為獎勵可讓市民樂意學習回收,亦提到有一半市民回收時未有要求儲分,市民並不是貪圖積分才進行回收。

走塑適應期後大部分商戶已合規 生產者責任制上半年交立法會

謝展寰指,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的「走塑」新法例半年適應期後,絕大部分商戶已符合規例,不少市民也大幅改變習慣,指很多人在購買連鎖餐廳外賣時,都不需要外賣餐具。

謝展寰指,上半年會就「生產者責任計劃」的法律框架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首階段希望推行塑膠飲料容器的生產者責任制,指自「入樽機先導計劃」在2021年推出後,至今已回收1.5億個膠樽,希望生產者責任制可以進一步鼓勵市民回收膠樽,下一步亦計劃推行電動車電池以及汽車輪胎等的責任制。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