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位於北京市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周二(1日)起協同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辦為期兩個月的「九天攬月——中國探月工程20年」展覽,作為探月工程20年系列活動首站。今次展覽包含全球首次對比展出月球正面和背面樣品,另有上百件珍貴實物與圖文史料亦是首度集體亮相。
今次展覽以「科技+科普、成就+文化」為主線,圍繞工程歷史背景、研製歷程、主要成就、未來任務等,以實物實證與歷史檔案相結合的敍事方式,系統展示中國探月工程自2004年立項以來,以「繞、落、回」三步展開的高效益月球探測之路。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今次展覽最特別的是首次同時展出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採集的月球樣品,亦是人類史上首次可同時近距離對比觀看月球正面和背面樣品。
吳偉仁介紹未來月球探測方面的新計劃,擬於明年前後發射嫦娥七號,勘察探測月球南極環境和水冰資源,並於2028年前後發射嫦娥八號,展開月面科學試驗和資源開發利用技術驗證。他又指,目前已在開發首部在月球「打磚」的機器,能把太陽能聚集起來工作,產生高溫熔融月壤,並通過3D打印技術將月壤製成不同規格的「月壤磚」,並用於未來建造月球科研站。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