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美味的一餐之後,有些人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胃氣,整個胃和肚子像裝了一個氣球,越脹越大,不只造成腹痛,嚴重時還會想嘔,讓好心情一掃而空。相信大部分人都遇過胃脹,但究竟造成胃氣的原因是什麼呢?
為何會產生胃氣?
事實上,每個人的腸胃道平均每天製造0.5-2公升的氣體,而且每天排氣約14次。氣體的排除靠打嗝和放屁,所排的腸子氣體就是二氧化碳、氧、氮、氫、甲烷和少量含硫氣體的混合物,腸氣中難聞的味道與硫有關,而大量的腸道氣體會引發脹氣和腹痛。
一般而言,約90%的胃氣是由口中吞入,不到10%是由腸內菌所產生。當食物無法在小腸完整消化吸收時,會由腸道內細菌分解,產生氣體,而氣味會因食物而異。例如:常吃天然蔬果,產生的氣體以二氧化碳為主,較無味;如果愛吃辛辣如咖哩、蔥、蒜、辣椒等,氣味就會比較重。
胃脹可能是大病癥兆嗎?
當腸胃內的氣體開始累積且無法排出時,就會造成疼痛感,也就是所謂的胃脹。而腸胃積氣有很多原因,不全然是食物的問題,鼻子過敏、便祕、乳糖不耐症、飲食習慣不良等都容易造成脹氣。
另外,如患有腫瘤或腸躁症、克隆氏症或嚴重腹瀉、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甚至腎臟病、心臟病、肝硬化等併發腹水,病人也會有腹脹現象。
若胃脹氣伴隨以下症狀,請盡快就醫:
- 長時間腹痛
- 血便
- 排便顏色或次數改變
- 體重下降
- 胸腔疼痛
- 持續或反覆出現噁心或嘔吐
哪些食物容易產生胃氣?
由於非病理性的脹氣原因大多與飲食有關,改善脹氣的方法首先就要從飲食下手,改變食物的選擇。
一、豆類、根莖類
豆類因為含有不易被消化的寡糖,吃太多易產生大量氣體。而番薯、薯仔、南瓜、粟米、蓮藕等根莖類,則是含有大量不易消化的多醣類,攝取過多也容易產氣。不過這類食物的飽和脂肪和鈉含量很低,堪稱營養寶庫。而且膳食纖維可提供飽腹感,又能保持消化道的平穩運行,以及為腸道微生物中的有益細菌提供食物。專家建議大家只要將豆類煮久一點,就可幫助分解寡糖。
二、十字科蔬菜
十字花科蔬菜包括椰菜花、西蘭花、椰菜、羽衣甘藍、菠菜和白菜等,因為含有不易消化的多醣類,而且含有硫的成分,不但容易脹氣,也比較容易放臭屁。不過十字花科蔬菜含有豐富的葉酸、維生素K、維生素C和維生素A,不宜因噎廢食。建議大家可以試著一次去掉其中的一種,看看症狀是否能得到改善。
三、高鈉高脂食物
胃氣的頭號幫兇就是「鈉」,因為鈉能起到保水的作用,就會導致脹氣。多餘的鈉通常來自不健康的加工食品,如快餐、調味汁、醬汁、罐裝湯、熟食肉和烘焙食品。
四、飽和脂肪含量較高的食品
另外,飽和脂肪含量較高的食品包括烘焙食品、加工肉和芝士,需要消化時間比其他食物長。這類食物在胃腸道中移動得更慢,因此會導致脹氣。一般來說,最好把對飽和脂肪的攝入量限制在每日攝入熱量總數的10%之內。
五、奶製品
有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因為缺乏足量的乳糖脢,無法完全消化乳糖,在大腸內經細菌發酵而產生大量的氫氣,而各種形式的奶製品(包括乳酪、牛奶和雪糕)都可能為胃部帶來麻煩。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healthline
製圖/文字:Health Concept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