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娛樂

羅乃萱:恰到好處的聆聽

明周娛樂

更新於 2022年07月01日02:25 • 發布於 2022年07月01日02:25

「剛收到消息,醫生說他的癌症已經擴散,標靶藥已經沒用了,叫我有心理準備,只有幾個月的時間……」收到她的電話,心情沉重。

這些年間,聽到他進出醫院,癌細胞像個趕不走的不速之客,這趟還會「長駐」,怎辦?

「好的,我會天天為他禱告,如果方便,很想見見你們。」結果,約了一個下午去探訪他倆。

眼前的他雖然有點消瘦,精神蠻好。一談到過往在學校工作的話題,他可以滔滔不絕。談到病情,他也坦誠將心中所思想顧慮的盡訴……我知道,面對人生措手不及的橫逆,作為老友可以做的就是「聆聽」。

「謝謝你聆聽我的心聲,說了出來,感覺好多了!」那就好了。這也是近年伴陪哀傷或病患者學會來的。

疫情期間,也許我們身邊都出現染上頑疾的長輩朋友,有些甚至知悉自己患上絕症,從此消失在朋友圈。如果送上不經意的問候如「你安好嗎?」,怎知對方卻告知噩耗(「我患癌了」),我們便會不知所措。

通常的回應是:「怎會這樣?」或建議對方不同的食療醫生名單等等,但對一個陷入絕望的病患來說,除非他們主動問及,否則還是把建議留着(因為建議愈多,他們愈感心亂),而他們最需要探討的是「我如何與癌症為友共存」不如嘗試問問:「你現在還好嗎?適應得怎樣?」讓對方打開話匣子,向你娓娓道來。

其實,我也是自一九九四年媽媽猝然去世,開始探討與哀傷者同行的課題,才了解我們都不懂得怎樣與哀傷病患同行。就算慰問幾句,也往往徘徊在「該問候一兩句」還是「知道他難過,還是不要去打擾他」之間。

聽過一位病患者這樣說:「自從確診癌症經過治療好轉後,回到辦公室上班,有些同事竟然連問候都沒一句,感覺冷漠!」

「也許,他們害怕問起你,你會不高興呢!」我嘗試為他們解畫。

的確,我們都不擅於慰問,更不擅於聆聽。近年多少次接觸過面對絕症的病患,覺得有用的句子是:

「很想聽聽你在這陣子患病的感受啊!」很多時候,把對話集中在「感受」而不是治療的理據上,就是給出口讓對方的情緒得以抒發。

「現在你過得如何?每天的生活怎安排?」記得正在面對第四期的他,告訴我對食材研究多了,每天營養均衡,雖然醫生宣告藥石無靈,但他卻覺得日子過得不錯,這是一種心態的扭轉。

總之,專心地聆聽,只是嘴巴上沒對話,但卻能將人的心與心連結,療效比嘴巴光說更有效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