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過新年

巡遊賀「張飛誕」 全港獨家

明報

更新於 2019年01月29日02:08 • 發布於 2019年01月28日20:30
大街舞獅——今年的張飛誕剛於上周四舉行,賀誕隊伍途經筲箕灣東大街、工廠街、南安街,獅隊沿途向社區的店舖行禮祝賀,場面很熱鬧。(周群雄攝)
大街舞獅——今年的張飛誕剛於上周四舉行,賀誕隊伍途經筲箕灣東大街、工廠街、南安街,獅隊沿途向社區的店舖行禮祝賀,場面很熱鬧。(周群雄攝)
賣船建廟——為答謝「張飛治好弟弟的怪病」,鄭興賣掉漁船,花了近十四萬建成張飛廟,現時還會為廟宇作簡單維修。(周群雄攝)
賣船建廟——為答謝「張飛治好弟弟的怪病」,鄭興賣掉漁船,花了近十四萬建成張飛廟,現時還會為廟宇作簡單維修。(周群雄攝)
結義劉關張——史籍上並無劉關張三人結拜為兄弟的記載,但因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深入民心,才令人以為情節屬實。南安坊坊眾會亦於一九九三年建成劉備廟,讓三兄弟能夠在筲箕灣山坡上重聚。圖為張飛廟內的張飛像。(周群雄攝)
結義劉關張——史籍上並無劉關張三人結拜為兄弟的記載,但因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深入民心,才令人以為情節屬實。南安坊坊眾會亦於一九九三年建成劉備廟,讓三兄弟能夠在筲箕灣山坡上重聚。圖為張飛廟內的張飛像。(周群雄攝)
一坡六廟——現時筲箕灣前愛秩序村的小山坡上共有六間廟,全部由筲箕灣南安坊坊眾會於一九七○至一九九三年間興建,按建造次序分別為福德祠、觀音廟、洪聖廟、關帝廟、張飛廟及劉備廟,其中張飛廟及劉備廟均是全港唯一。(周群雄攝)
一坡六廟——現時筲箕灣前愛秩序村的小山坡上共有六間廟,全部由筲箕灣南安坊坊眾會於一九七○至一九九三年間興建,按建造次序分別為福德祠、觀音廟、洪聖廟、關帝廟、張飛廟及劉備廟,其中張飛廟及劉備廟均是全港唯一。(周群雄攝)
威猛虎神——建張飛廟期間,鄭興說張飛一直有降神指示,如門口一對猛虎石像就是張的要求。虎像旁邊還留有兩條粗鎖鏈,據說起初猛虎仍未被馴服,所以張飛說要以鐵鏈鎖住以免傷及善眾,四年後才得以解封,猛虎亦升格成為虎神。(周群雄攝)
威猛虎神——建張飛廟期間,鄭興說張飛一直有降神指示,如門口一對猛虎石像就是張的要求。虎像旁邊還留有兩條粗鎖鏈,據說起初猛虎仍未被馴服,所以張飛說要以鐵鏈鎖住以免傷及善眾,四年後才得以解封,猛虎亦升格成為虎神。(周群雄攝)
雲陽張桓侯廟——張飛的諡號為桓侯,所以重慶雲陽縣的張飛廟稱為「張桓侯廟」,是全中國最特別的一座張飛廟,除了因它有一千七百年歷史,還因二十世紀末長江三峽工程令水壩的水位上升,而須將這座古廟在「不改變文物原狀」原則下,遷移三十二公里到現址,耗時六年。(網上圖片)
雲陽張桓侯廟——張飛的諡號為桓侯,所以重慶雲陽縣的張飛廟稱為「張桓侯廟」,是全中國最特別的一座張飛廟,除了因它有一千七百年歷史,還因二十世紀末長江三峽工程令水壩的水位上升,而須將這座古廟在「不改變文物原狀」原則下,遷移三十二公里到現址,耗時六年。(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香港地每年有不少神誕,由農曆正月的車公誕開始,緊接有洪聖爺誕、天后誕、譚公誕、佛誕等。來到歲末,有一個非常特別的誕期,因為雖然全港只得一間廟供奉祂,看似人氣不足,但其故事在華人社會卻無人不曉,說的是三國時代的武將——張飛。

每年農曆十二月十九,筲箕灣東大街都會擠滿街坊,迎接張飛誕的賀誕隊伍。各間武館的舞獅隊及五個花炮會的成員,在早上十點便齊集海邊的譚公廟等待出發。賀誕隊伍先沿東大街巡遊,穿梭筲箕灣的大小街道,舞着獅子及抬着花炮,拾級走上前愛秩序村的山坡,並在全港唯一的張飛廟前舉行賀壽儀式,之後大伙齊到筲箕灣的酒樓設宴慶祝。「張飛的誕期並非這天,其實只是張飛廟的開光日。」筲箕灣南安坊坊眾會主席鄭興說,如根據雲陽張桓侯廟的記載,真正誕期應是農曆八月廿八。

為弟弟賣漁船建廟

鄭興不單是南安坊坊眾會的主席,他與弟弟鄭寶義更是興建這間張飛廟的出資人。漁民出身的鄭興,年輕時與太太、弟弟居於筲箕灣山邊木屋。一般漁民都信奉洪聖爺、天后這兩位海神,但鄭興卻賣掉漁船為張飛建廟,全因弟弟一場「怪病」。據鄭興所說,弟弟寶義十多歲時「曾被邪魔上身,晚上常常發作,好像變了另一個人;拜了很多神、看了不同醫生,也無法醫好,情况差得令弟弟差不多有一年時間無法出海打魚」。有天鄭興在家裏看着山坡對面的觀音廟,心想為何不去拜近在眼前的觀音?於是便帶同弟弟前往,想不到弟弟卻在參拜時表現反常,怒目圓睜,孔武有力地揮舞雙拳,直至走到旁邊的關帝廟才安坐下來。鄭興回憶說,當時嘗試上前問疑似控制着弟弟的到底是何方妖物,對方沒有直接回答,只告訴鄭興他是三兄弟的其中一個,而這三兄弟都有不同姓氏不同樣貌不同性格,鄭興見弟弟剛才打拳時勇猛非常,行為又不像之前失控,加上能在廟宇內現身,鄭興便推斷對方並非妖物而是神明;根據祂的提示,鄭興估計是張飛附身。

鄭興說當時答應了只要治好弟弟的病,就會設靈供奉張飛,結果弟弟的病真的痊癒,鄭興便計劃在居住的木屋多搭建一層供奉張飛。但鄭興說,後來張飛又再降身,說並非要設神壇,而是要起一座廟,嚇得鄭興不知所措,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覓地建廟是否容易,最重要是需要很多錢!但鄭興說既已答應神明,而且自己亦是講信用之人,跟太太商量後,便決定賣掉自己唯一的漁船建廟。鄭興說又在張飛指引下,求助於筲箕灣南安坊坊眾會,並承諾建造費全數由兩兄弟負責,最終在一九八二年才得以於現時這個山坡上興建張飛廟。

漁業興旺 大力支持神誕籌款

中文大學歷史系哲學碩士陳子安著作《漁村變奏:廟宇、節日與筲箕灣地區歷史》,就曾研究筲箕灣水上族群與張飛信仰。他說上世紀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南安坊坊眾會的執行委員均來自筲箕灣陸上居民,「水上人雖然因漁業興旺而富足,但因學識較差,所以甚少參與地區事務」;隨着鄭興開始參與籌備南安坊坊眾會每年舉辦的多個神誕,經他聯繫的漁民,大大提升了神誕的籌款能力,特別是在一九八七年的張飛誕聯歡晚宴上,競投神物就為南安坊坊眾會籌得八十多萬元,打破歷年紀錄,至今每年仍可籌得三十多萬元。鄭興於會內地位亦逐漸提升,早於一九八六年已被推選為主席。

漁業式微 缺新血誕期盛况不再

不過,隨着九十年代末期漁業式微,不少水上人放棄捕魚上岸經商,甚至搬離筲箕灣,現時舉辦張飛誕已不及以往容易。「其實以前的張飛誕會有兩天,農曆十二月十八舉辦海上巡遊,首先請出張飛神像,然後各漁船就掛着彩旗,經鯉魚門駛到佛堂門的天后廟才回來,場面好熱鬧,之後就在船上設齋宴招待張飛誕會友,正誕日(農曆十二月十九)才舉行陸上巡遊等酬神活動。」鄭興憶述當年誕期盛况仍難掩興奮之情,但當時光回到現在,他便顯得有點落寞,慨嘆說後來漁民減少,已很難找到這麼多人出力支持,「如果正誕日不是星期日,因各人工作關係就更難請假,所以二○○四年後取消了海上巡遊,齋宴亦改於酒樓舉辦,並轉為免費招待區內長者,以答謝他們過往對筲箕灣的付出」。

鄭興說現時出力籌辦神誕的街坊都上了年紀,缺乏新血參與,令賀誕形式悄悄改變,「以前我們會將三四米高的花炮抬上張飛廟,但現在大家都老了,要抬百多二百級樓梯上山很吃力,所以便改為抬神像上山」。張飛誕能否繼續傳承下去?看來還得依靠另一次「機緣」的到來。

文:周群雄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