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娛樂

【星期日睇乜好】《給十九歲的我》:記錄少女成長,見證香港變遷

娛樂 on LINE

發布於 2022年12月31日16:40 • 開片有Nic

香港電影史上,過去聚焦學生的紀錄片不算罕見,追訪一段時間也屬正常,好像張經緯《少年滋味》及楊紫燁《爭氣》都算不錯,前者《音樂人生》紀錄音樂天才黃家正的成長印記,更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不過,像《給十九歲的我》記錄多位女學生的成長,如實地記下她們的悲與喜,卻折射出香港的動盪十年,更顯張婉婷的功力。

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近日特別放映。
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近日特別放映。

這次拍攝紀錄片的源頭,出於張婉婷母校、建於1900年的英華女校舊校舍需要重建,從半山羅便臣道舊校暫借深水埗德貞女子中學舊校舍,在這個暫借與充滿疑問的歷史時刻,時任校長希望用影像記下這個重大時刻,於是邀請校友張婉婷作紀錄,本來順利的話只拍6年,見證一群千禧年出生、2011年入讀英華女學校的女生之成長故事。沒想到,校舍重建遇到不少阻滯,香港更進入動盪十年,最終紀錄片追蹤約十位英華女從半山到九龍半島的成長歷程,上映時聚焦6個女生的故事。

《給十九歲的我》追蹤英華女校的6位女生成長故事。
《給十九歲的我》追蹤英華女校的6位女生成長故事。

《給十九歲的我》刻劃6個女生,分別是香港小姐、阿聆、馬燕茹、阿佘、阿雀及Madam,幾個女生身世不一,有父母離異、有缺乏家庭照顧、有弟弟患自閉症而被忽略、有追逐奧運夢想、有沉迷拍拖吸煙惡習而輟學,也有正正常常無甚特別。她們的故事看似平凡,就像你我成長身邊總有一個相似的同學,但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故事,每個家都有難唸的經,尤其是這一代年輕人。

她們就像你我身邊認識的女孩,起初很想成為主角,後來非常抗拒鏡頭。
她們就像你我身邊認識的女孩,起初很想成為主角,後來非常抗拒鏡頭。

少女們面對家庭的離異、朋輩的影響、對未來的不安、對理想的追求,當然少不了男女私情,甚至有「問題少女」的出現,其中出現吸煙吸毒援交等毫不忌諱。甚至,當初她們樂意甚至熱衷被拍攝,後來終於醒覺原來私生活大受影響,鏡頭前質疑張婉婷團隊麻煩及阻礙她們正常成長,慢慢又發現她們是一個發洩的途徑,感謝有人記錄她們成長中的幼稚,提醒她們。

時任英華校長想拍片紀錄遷校的經歷,沒想到卻紀錄了香港動盪十年。
時任英華校長想拍片紀錄遷校的經歷,沒想到卻紀錄了香港動盪十年。

年輕人總會犯錯,但這一代的年輕人,犯錯往往可能鑄成大錯,香港社會這十年來經歷不少大大小小的社會事件,由反國教到佔中再到反修例運動,張婉婷沒有避而不談,更找來督察校友與學生來個政治上法律上看法上的短談,交換意見,雖然只是各自表述,但見證十年的紀錄片,的確不能缺少這些重要日子。

每個女生的家境不同,成長經歷也不一。
每個女生的家境不同,成長經歷也不一。

幾經波折完成拍攝,十年來多個女生片段等待她去整理,將六位女生的故事線,深入淺出地呈現在陌生的觀眾眼前。看著女生的成長,會想起自己當日的青蔥歲月,也會想起一些熟悉的面孔及片段,更慨嘆時光飛逝,這十年來,時光如何催人。

也有香港運動員追逐奧運夢想的故事。
也有香港運動員追逐奧運夢想的故事。

張婉婷拍學生作品而出道,如果《非法移民》及《秋天的童話》是記住她在紐約讀書的回憶,《玻璃之城》懷緬港大何東的片段,那麼《給十九歲的我》就是用上十年的光景,真正回歸初心,半專業團隊拍學生成長,重現電影技術不是重要一環,其實拍攝的心才是最珍貴。從來,張婉婷都是用心將自己關注的事情拍成電影,幾十年來從沒改變,好看之處莫過於此。

張婉婷初心不變,記下少女成長故事,折射出香港的重大變遷。
張婉婷初心不變,記下少女成長故事,折射出香港的重大變遷。
女生們曾經很想拍攝,也試過抗拒拍攝,最後卻慶幸有人拍下她們成長的故事。
女生們曾經很想拍攝,也試過抗拒拍攝,最後卻慶幸有人拍下她們成長的故事。

撰文:開片有Nic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