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被質疑無緊急警報 天文台前台長岑智明強調地震無法預測

星島日報

更新於 2022年03月14日07:31 • 發布於 2022年03月14日06:48
岑智明強調地震無法預測,外國的機制為地震發生後跟地震波鬥快通報。資料圖片
岑智明強調地震無法預測,外國的機制為地震發生後跟地震波鬥快通報。資料圖片

中國東南部近岸惠東對開水域,凌晨2時29分發生一次4.1級地震,震央位於香港東北偏東約92公里。截至今早收到過萬名市民報告,表示感受到震動。天文台初步分析顯示本港的地震烈度為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的第IV (四)度,即懸掛的物件擺動。門、窗、碗碟發出響聲。不少市民就質疑天文台及政府沒有利用手機發出緊急警示,前天文台台長岑智明在社交網站強調「兩個事實」,「地震無得預測;因此任何通報只能在事後發出」。

有網民留言提出,「咁日本地震前十秒預警系統係乜?」。岑智明解釋,「哩個唔係預測,只係同地震波鬥快,破壞力強嘅地震波會行得慢少少,所以係監測到第一個行得快D嘅波(P-wave)到達時間之後可以發出警告。10秒與否視乎地震距離,如果地震發生係我地果度,基本上唔會有時間差。」他又補充,「P-wave 速度約每秒6.5公里,慢啲嘅波都有每秒3.5公里。」,「如果距離超過200公里,地震速報可以有1分鐘預警。不過,要對200公里外嘅地震做走避即係代表個地震係好勁。日本的確有需要,有條件(防災教育、演習等),香港呢?」

有網民認為「所以最少出個事後alert 」,他對此「質疑事後出還是alert嗎,只係得個知字。」

有網民就稱,「台長,咁樣地震真係防不到⋯⋯只能自求多福」。岑智明對此解釋,「日本嘅地震速報都有啲用,不過係地震頻發嘅地區先有意思,否則會做成恐慌。」有網民亦指,「香港無相關知識同實戰經驗,死硬。M4.1 香港大眾都咁大反應,放係台灣日本根本無人會理,成日都有見怪不怪。」岑智明認同說,「香港以往都試過因為有地震嘅謠言而引起恐慌,所以要小心處理。」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2

  • 黃之鋒
    日本位於地震活躍區環太平洋火山帶,因此地震非常頻繁。 台灣位在地震活躍區環太平洋火山帶中,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交界上。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平均82mm朝西北碰撞歐亞板塊,造成台灣地震頻繁。 香港不是
    2022年03月14日07:11
  • 欽敬。樵夫🇺🇦
    汉代张衡发明的「地動仪」用来做什么?
    2022年03月14日07:3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