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娛樂

《五月雪》:一部本是紀錄片的電影

FilmBurns

發布於 05月31日03:59 • 離洛

阿英那年八歲,跟母親在吉隆坡的半山芭看粵劇,另一邊廂父親與胞兄搶到賣座台灣片的門票,興高采烈上戲院。踏入黃昏,街頭驀然忽聞槍聲,民眾頓時四散,兩母女連忙逃到戲台上。外面開槍未曾停止,尖叫呼喊聲不絕,至夜深才稍為平靜。此時收音機廣播首相講話,謂因應全國暴力衝突失控,戒嚴立即實施。

兩人趕到戲院時,兩父子的屍身已給移上貨車,起程運到一座名為「義山」的荒山下葬。行車路上,瑟縮在車底的鏡頭拍不到血肉模糊的慘況,只是攝下不停從車上流滴的血水,每滴也清晰可聞。

一切源於那時候全國大選結束後,充滿爭議的點票結果引致馬來人和華人爆發流血衝突。當日是 1969 年 5 月 13 日,史稱「五一三事件」。時至今日,政府從沒公佈實際傷亡人數,相關機密檔案仍未解封。經過長年來的諱莫如深,五一三這組數字已成整個社會一道不可觸碰的傷痕。

一眨眼已是現代。已屆中年的阿英冷對丈夫反對,一如既往前往遠方的義山奠祭父兄。家屬們無法公開憑弔親人,只得偷偷上山拜祭。49 年過去,父兄斷魂的戲院已不復在,義山附近新建了清真寺,在墳前唱戲亦遭到官方禁止。

從山腳拾級而上時,阿英的內心開始激盪,靜止的定鏡慢慢變成晃動不已的手搖鏡頭。離開之際,阿英在墓地遇見竇娥,一個仍滯留在 1969 年時空的亡魂。短短幾句輕談後,阿英多年來承受的痛苦,此刻化作泣涕灑如雨。

以上是《五月雪》的劇情,一部原本想拍成紀錄片,但鑑於題材太敏感,最後只得改拍成劇情片的馬來西亞電影。本片直面國家的政治禁忌,故此即使在威尼斯、金馬等國際影展廣獲提名獎項,還是不能在大馬上映。

不過導演張吉安已習慣了祖國容不下自己的創作。本身是著名電台主播的他,早在 2009 年接觸到義山的歷史,接著花上十幾年訪問五一三事件的遺屬,並在 2017 年將研究成果拍成紀錄短片《義山》,結果被迫離開心愛的廣播行業。及後為他贏得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南巫》,同樣無緣在馬公映。

6 年過去,張吉安回到念茲在茲的五一三事件,以《義山》為原型拍成第二部長片。《五月雪》的標題來自戲曲《六月雪》1,我們毋須拜讀該劇前身《竇娥冤》,也應聽過人間有不公冤屈未雪,上天遂降下六月飛霜這個典故。片名以外,導演選擇以阿英這位在政治(五一三事件的家屬)、性別(女性)和族裔(華裔)上均處於弱勢的邊緣者為主角,亦可見其鮮明取態。

無懼禁映封殺,犯禁拍下國族歷史創傷,以鏡頭為政治受難者發聲,無疑勇氣可嘉。然而單憑這份勇敢,是否足以成就一部好電影?

可惜的是電影上下兩折的風格過份割裂2,各有缺陷。第一折《竇娥》充斥各種意有所指的中華及馬來民俗符號,例如是酬神戲台、拿督公神像、乩童、戲曲《玄壇打虎》等等。如果熟悉故事的時代脈絡,會明白它們目的除了是營造年代感,更是含蓄地預兆慘劇的降臨,甚或帶出導演對於五一三事件的看法,與敘事有所互文3。

唯在文化隔閡下,觀影時香港觀眾只怕難以猜出它們的用意,最明顯是第一折結尾超脫現實的一場神話搬演,普通人連《馬來紀年》也未曾聽聞,又怎能理解兩個突然出場的古人是代表蘇丹和中國皇帝,而喝下洗腳水又有寄望馬來西亞各族和平共處之意4?象徵太多,戲劇太少,觀眾自難進入電影的世界。

與多重歷史、文化文本堆疊於一身的第一折相比,第二折《阿英》收起了濃烈民俗色彩的視覺符號,描述阿英從家中出發到義山祭奠的一天。不過細想的話,阿英本人其實也無異於一個符號。導演張吉安本來想把訪問過的十四位家屬全部放進故事,但苦於找不到願意演出的演員,最後決定以阿英的角色代表全體。要將十四個女子的經歷濃縮在一人身上,未免太沉重了。除了苦澀,除了綿綿無絕期的悲痛,阿英是個怎樣的人,有甚麼性格和深層想法,一概感受不到,那又怎能進一步使觀眾與角色共情?

除卻丈夫一度阻止自己離家之外,阿英出遠門祭親途上沒有戲劇事件發生,全程就只是從旁見證不同人事物。靠著兩位女演員富感染力的演出,結尾阿英跟竇娥隔世對談一段稍為可觀,但整個第二折還是扁平得難成故事。當單薄的人物被放進寡淡得空洞的敘事裡,而大量運用的長鏡頭,每每放慢、實時拍下人物整組動作才進行剪接,這實在稱不上是一種緩慢電影的美學,而是一種戲劇闕如,冗長而乾癟的調度。

或許正正是導演矢志揭示歷史的道德責任,使電影淪為一場塞滿符號、從頭到尾只有單一情緒的哀悼儀式,而非由戲劇衝突推動,有起伏變化的完整故事。走筆至此忽然想到,張吉安在劇情編寫和場面調度上的力有不逮,固然導致整個觀影體驗份外枯燥,但這份漫長難耐的枯燥,會不會就是阿英長年來承受的感覺?

註釋:

1. 除了點出五一三事件充滿冤情之外,導演資料搜集時更發現,暴動當日半山芭正是在演出《六月雪》。

2. 折,意指中國戲曲裡的一幕戲。

3. 詳見張硯拓,〈看完《五月雪》的你會想知道的十件事〉,《釀電影》,2023 年 11 月 9 日。

4. 暴動過後,死寂的街上有身穿古服的人騎著大象而至。他是古代的馬來蘇丹,與象徵著中國皇帝的男子對話後,以水盤洗腳,然後對方不情願地將之喝下。這是個記載於馬來古書《馬來紀年》的故事,中國皇帝因為恃勢凌人,給上天懲罰患上痲瘋,最後要喝下蘇丹的洗腳水才治癒。

按此(https://bit.ly/3oFwkcG)了解更多 FilmBurns 影視資訊

同埋 Follow 我哋社交平台:
Facebook:@FilmBurnshk(https://bit.ly/3kMPcFH
Instagram:@FilmBurnshk(https://bit.ly/filmburnsig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