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減重手術有哪些?肥男求職不順 術後搭運動狠甩20公斤

NOW健康(TW)

更新於 2024年11月16日01:56 • 發布於 2024年11月16日01:30 • 編輯部 整理報導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曾經遇過1位20多歲的男性患者,來就診時體重約150公斤。雖然抽血檢查的結果沒有明顯異常,但是因為體重的關係讓他求職過程不順遂。」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胃腸內科醫師沈群勝表示,「患者希望可以減重,家屬也非常支持,所以在仔細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ESG)」。

減重手術知多少? 袖狀胃切除、胃繞道手術如何選?

「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是使用裝有縫合系統的胃鏡進入胃部進行縫合,縮小胃的體積,達到減少食量的效果。沈群勝醫師說,手術後,患者非常努力地調整生活及運動習慣,在大約3個月的時間內,減重約20公斤,也順利找到工作。後續患者持續努力,體重又降到110公斤,整個人顯得更有自信。

目前常見的減重代謝手術主要有幾種,包括袖狀胃切除術、胃繞道手術、胃內水球術、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等,藉由限制食物攝入、減少營養吸收來幫助減輕體重。沈群勝醫師指出,袖狀胃切除術、胃繞道手術主要由外科醫師以腹腔鏡執行,胃內水球術、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主要由內科醫師以胃鏡執行。

袖狀胃切除術(Sleeve Gastrectomy)是切除約80%的胃,留下一個較小、較窄的「袖子」狀結構,減少可容納的食物量。胃繞道手術(Roux-en-Y Gastric Bypass)是將胃截斷,僅剩1小部分的胃,並繞過大部分的小腸,將食物直接送到小腸中段,減少吸收的營養量,同時限制攝取量和吸收能力,並改變腸道激素,幫助長期減重。袖狀胃切除術與胃繞道手術為不可逆手術,術後可能出現長期營養不良的狀況。

▲常見減重手術1次看。(圖/照護線上提供)

胃內水球vs.無痕胃拉提 醫師:減重手術各有優缺點

胃內水球術(Intragastric Balloon)是將可注水的水球放入胃內,佔據部分胃部空間以減少食物攝取量,過程較簡單且可逆,但是由於水球可能會移動或引起不適,效果相對有限,適合身體質量指數(BMI)較低的患者。

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ndoscopic Sleeve Gastroplasty,ESG)以胃鏡執行,將縫線器械送入胃內,縫合胃壁,將胃的容量縮小成1個袖狀結構,不切除胃部,手術時間較短、風險較低,因此恢復期較短、併發症較少。沈群勝醫師說,內視鏡減重手術譬如無痕胃拉提與傳統腹腔鏡減重手術相比,因為沒有體表傷口,也沒有組織切割,通常僅需半天至1天的恢復期,即可回到正常的生活、工作、運動。

▲無痕胃拉提是以胃鏡進行,手術風險低,患者恢復期短。(圖/照護線上提供)

減重手術術後追蹤不可少! 應定期檢查才能確保健康

傳統腹腔鏡減重手術(如袖狀胃切除術與胃繞道手術)可能會影響身體吸收某些重要的營養物質,如維生素B12、鐵、鈣等。因此,術後需要定期補充營養素,並進行血液檢查來監測營養水平,防止營養不良的發生。沈群勝醫師說,內視鏡袖狀胃縮術只有單純縮減胃體積,沒有切除胃部組織,因此對於均衡飲食的術友,不會出現長期營養不良的狀況,無需長期接受特殊營養補充。

這些減重手術各有優缺點,醫師會根據患者的肥胖程度、健康狀況和個人需求來選擇合適的方案。

減重手術不只是瘦身! 擺脫肥胖同時可改善多種疾病

肥胖可能造成許多併發症,研究證實減重手術有助於改善許多與肥胖相關的健康問題,包括第2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關節炎等。沈群勝醫師說,許多患者術後糖尿病症狀明顯改善,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完全緩解。體重減輕後,血壓通常會下降,許多患者可減少或停止服用降血壓藥。由於膽固醇水平下降,心血管健康顯著改善,能夠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減重後體重能夠減少關節的負擔,膝蓋、髖關節、下背部的疼痛可以得到緩解。

體重減輕後,患者更容易參與運動、社交,許多患者的自尊心、自信心會增加,抑鬱和焦慮症狀可能減輕。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胃腸內科醫師沈群勝呼籲,民眾積極減重,可幫助身心健康。(圖/照護線上提供)

別以為減重手術一勞永逸 生活習慣調整才是根本關鍵

但很多人誤以為減重手術是1個捷徑,只要做完手術就可以輕鬆減重,不需要付出努力。沈群勝醫師說,其實減重手術並不是捷徑,而是幫助重度肥胖者管理體重的1個工具。術後患者仍然需要進行長期的飲食控制、運動和生活習慣調整,否則可能會出現體重反彈。因此,手術後的生活方式調整對於手術成功至關重要。

剛接受減重手術後,體重下降的速度較快,但是減重過程仍然是逐步進展的過程。沈群勝醫師強調,通常在手術後的頭1年體重減少最為顯著,不過仍取決於個人體質和遵循健康習慣的程度,大多數人並不能直接達到理想體重,而是需要持續努力,逐步改善健康狀況!(文章授權/照護線上)(點看下方了解更多)

文字編輯:陳曉彤

# 首圖來源/Freepik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