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癒健康】高血壓可致蛋白尿 丨普遍市民忽視兩者的關連

癒報 Healpy Post

發布於 2023年09月18日05:00

最近一項關於高血壓的調查結果顯示,本港15歲及以上的市民中約有27%患有高血壓,其中超過47%患者在接受調查前尚未確診,有研究表明高血壓跟蛋白尿有關連,調查郤發現大多市民對微蛋白尿可能存在忽視或誤解。

高血壓及糖尿病均是導致腎臟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並存在相互關係,患者往往因早期未有明顯病徵而延誤治療,當中更可能涉及微蛋白尿問題。微蛋白尿是腎臟出現毛病的先兆,若情況持續惡化有機會造成末期腎衰竭,可能要透過透析治療或腎臟移植來維持生命。

Photo by SHVETS production on Pexels.com
Photo by SHVETS production on Pexels.com

市民忽略高血壓跟蛋白尿的關連

亞洲有研究表明高血壓及糖尿病的患者中18.8%有蛋白尿問題,39.8%有微蛋白尿問題。

糖尿及內分泌聯盟就亞洲人高血壓、糖尿病及腎病的本地研究結果,發表與腎臟、心血管相關的專家共識分享。

針對本港微蛋白尿情況,《健康創富》雜誌於今年六月以問卷形式訪問了306位市民,發現他們對微蛋白尿可能存在忽視或誤解。

即使聽過微蛋白尿 仍近七成無定期檢查調查顯示,超過一半(55%)市民聽過微蛋白尿。然而透過後續的詢問,反映他們對微蛋白尿成因與症狀缺乏認識,以及不了解定期檢查和防治的重要性。

共同參與專家共識的醫生包括:(左起)心臟科專科麥耀光醫生、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唐俊業醫生、心臟科專科謝德新醫生、腎病科專科羅學敬醫生和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陳智彬醫生。
共同參與專家共識的醫生包括:(左起)心臟科專科麥耀光醫生、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唐俊業醫生、心臟科專科謝德新醫生、腎病科專科羅學敬醫生和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陳智彬醫生。

微蛋白尿早期無病徵 醫生提醒小便無泡都要警惕

另一方面,不少受訪者在微蛋白尿症狀和日常自我監測時都能提到「小便有泡」,看似對「小便泡」這個頗常聽到的症狀有一定認知。

惟心臟科專科謝德新醫生提醒,小便有泡不一定代表微蛋白尿,而微蛋白尿患者小便也不一定有泡。小便有泡可能是相對嚴重的腎功能衰退所導致,故初期的微蛋白尿問題未必出現小便泡。

惟很多人以為單靠用肉眼觀察小便是否有泡就可以對微尿蛋白問題採取自我監察,有機會忽略定期檢查微尿蛋白的重要性。

其實無論是否有二型糖尿病或高血壓問題,若患者出現微蛋白尿都應儘早治療。市民難靠肉眼自行判斷小便帶泡是否微蛋白尿問題,恆常醫學監察同樣重要,以減低患上末期腎病和血清肌酸酐翻倍的風險4。

若不及早處理,除了影響腎臟,還可能引發其他心血管毛病。腎病科專科羅學敬醫生建議,如果小便持續有泡應主動求醫,若本身已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更應該定期檢查尿液中是否有蛋白尿。

值得留意的是,很多微蛋白尿情況下,單以小便有泡作為測試蛋白尿靈敏度的成效未必顯著,因此詳細檢查有效及早識別問題。

醫生建議定期評估蛋白尿和血壓控制

若有白蛋白尿問題,是心血管疾病和腎功能受損的早期警號。而微白蛋白/肌酸
酐比值是一種評估白蛋白尿的方法,有效而且方便,適合早期情況使用,如有
需要醫生還會按情況考慮配合ACEI或ARB等藥物的使用,有利於控制高血壓和白
蛋白尿。

除了定期檢查了解自身白蛋白尿問題,幾位參與的醫生亦呼籲市民,應養成經常在家量度血壓的習慣。在家量度血壓與診所覆診的量度同樣重要,應當作爲指導治療的參考指標。

在家量度血壓前半小時勿運動,也不要喝咖啡、飲酒吸煙,接着坐到舒適的椅子上安靜五分鐘。測量時手臂高度與心臟及血壓計並排在同一水平面,可相隔數分鐘量度二至三次再取平均值,這對於高血壓的治療具有關鍵作用。

藥物治療則要以降低血壓和控制蛋白尿為目標,同時社會需提升市民對高血壓、腎衰竭和微蛋白尿的認識。

資料由糖尿及內分泌聯盟(Diabetologists & Endocrinologists Alliance)提供

請追蹤癒報:

Facebook: hkhealpy

Instagram: hkhealpy

YouTube: @HealpyPost

網站: https://hkhealpy.com/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