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近年醫學研究中,腸道被譽為人體的「第二大腦」。國泰綜合醫院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暨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柏諺指出,腸道擁有超過1億個神經元,數量僅次於大腦,且能夠獨立於中樞神經系統進行運作,因此,腸道被稱為「第二大腦」。
陳柏諺表示,影響大腦之間的複雜聯繫機制,這種聯繫就被稱為「腸腦軸」(Gut-Brain Axis),腸道和大腦之間透過腸腦軸線進行雙向交流,主要依賴迷走神經和化學信號,如神經傳導物質和激素,這種雙向溝通的網絡系統,涵蓋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及內分泌系統,不僅影響腸道健康,還會與大腦相互影響,如情緒、行為和認知能力。
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大腦
腸腦軸的核心在於腸道與大腦之間的雙向訊息傳遞,迷走神經就是腸腦軸中最主要的神經通路之一,像是一條雙向高速公路,將腸道的狀態訊息傳遞給大腦,同時也將大腦的指令傳送回腸道,當腸道出現發炎或壓力時,迷走神經會將這些訊號傳遞給中樞神經系統,影響情緒與行為。
不只如此,腸道內的數兆微生物除了負責消化食物,還會分泌多種化學物質,像是血清素、多巴胺、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這些化學物質透過血液或神經系統,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大腦的功能,對情緒、壓力反應等起到調節作用,腸道微生物也能刺激免疫系統,引起發炎反應,發炎因子不僅會影響腸道,還可能穿過血腦屏障,導致大腦發炎,進一步影響心理健康。
反之,腸道健康時,大腸菌群能夠分泌腦內啡、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帶來愉悅和放鬆的感覺,這也是為什麼當腸道順暢時,通常會感到心情舒暢。健康的腸道菌群平衡,能有效降低腸道發炎,促進神經傳遞的穩定運作,幫助大腦與身體保持和諧的狀態。
壓力大,腸道出問題
很多人壓力大時,為什麼腸道會出問題?陳柏諺解釋,當一個人感到壓力大時,身體會釋放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影響腸道的蠕動和菌群平衡,可能會引起便秘或腹瀉,這就是腸道對壓力的直接反應,同時腸道也會透過迷走神經,將這種異常狀態回饋給大腦,使人感到焦慮或情緒低落。
陳柏諺強調,壓力會刺激腎上腺和腦下垂體,分泌皮質醇及腎上腺素等壓力激素,不只會提高身體對壓力的應變能力,也可能對腸胃功能產生負面影響,長期處在壓力下,腸胃蠕動速度可能變慢或加速,造成腸胃功能紊亂,也會透過迷走神經或免疫系統影響大腦,可能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甚至引發憂鬱症。換句話說,腸道的健康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兩者之間的影響雙向且深遠。
❶便秘、腹瀉
當皮質醇過量分泌,會抑制腸道蠕動,當腸子蠕動變慢時,食物殘渣停留時間延長,就會導致便秘;而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可能讓腸胃蠕動加快,腸道內水分未被充分吸收,就容易導致腹瀉。
❷消化不良
壓力會影響腸道菌叢生態,導致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增加,微生物菌種分布改變,會干擾胃酸的正常分泌,可能造成胃酸過多或不足,從而削弱腸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的分解和營養吸收效率下降。
❸腹痛、潰瘍
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下,會引起胃酸分泌增加,過量的胃酸會侵蝕胃壁,削弱胃黏膜的防護能力,導致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進而引起腹痛等不適症狀;如果壓力持續得不到緩解,腸胃黏膜的損傷可能進一步惡化,最終引發腸胃道出血,引起腹痛和便血等症狀。
❹發炎性腸道疾病
當身體面臨壓力時,會分泌壓力激素,如皮質醇激素,會抑制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使身體更難有效應對內外在的壓力源,不僅削弱了身體對病毒和細菌感染的抵抗力,還可能導致慢性發炎的情況。
❺腸漏症
腸道內壁由上皮細胞緊密連結構成,形成屏障,防止有害物質進入血液;然而,壓力會削弱腸道內壁緊密連結的功能,使腸道通透性增加,導致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分子、毒素和病原體滲透腸壁,進入血液循環,觸發免疫系統反應,造成慢性發炎。
此外,壓力會擾亂腸道菌群平衡,減少有益菌數量,增加有害菌的比例,加劇腸壁損傷,這種菌群失衡不僅會進一步削弱腸道屏障,還可能導致全身性發炎反應,進而引發腸漏症。
9招日常護腸減壓方法
隨著現代生活步調的加快,壓力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健康隱憂,尤其對腸胃健康的影響更為顯著。陳柏諺提供9招日常護腸減壓方法,可避免腸胃健康受到壓力影響。
❶聽音樂
聆聽舒緩的音樂,能有效降低壓力荷爾蒙分泌,幫助放鬆心情。陳柏諺表示,聽音樂能改善腸道健康,尤其針對與壓力相關的腸道問題,如腸躁症,原因是音樂能降低壓力荷爾蒙,減少因壓力導致的腸道蠕動異常,進而緩解腹痛與腹瀉症狀。
根據一項研究發現,經常聆聽舒緩的古典音樂,如莫札特或自然音樂,能幫助參與者放鬆神經,改善腸道菌相平衡,提升益生菌的活性。此外,音樂還能透過刺激迷走神經,促進副交感神經活化,進一步促進腸道健康。
陳柏諺建議,每天聆聽15~30分鐘的舒緩音樂,搭配深呼吸練習,有助於調節腸道功能,不僅能減輕壓力,還有助於腸道菌叢的健康。
❷戶外活動
戶外活動對腸道健康有多方面的益處,特別是減輕壓力與改善腸道菌群平衡。研究顯示,適度的戶外運動和接觸自然環境,能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分泌,從而緩解腸道敏感性的相關症狀,例如腹脹或便秘。
陳柏諺指出,2020年發表於《自然微生物學》的研究指出,經常參與戶外步行或跑步等中等強度運動,能增加腸道中的益生菌數量,如雙歧桿菌與乳酸菌,這些菌種對腸道健康至關重要。此外,接觸森林環境中的植物多酚和土壤微生物,還能促進腸道多樣性,減少慢性發炎的風險。
建議每星期進行至少150分鐘的戶外活動,如健走、慢跑,並且選擇接近大自然的場所,如公園或森林,有助於腸道菌群的多樣性,還能改善整體身心健康。
❸規律運動
規律運動能釋放壓力,對腸道健康有顯著益處,包括:促進腸道蠕動、改善菌群多樣性、增加血液循環,並減少與腸道相關的慢性發炎。研究顯示,中等強度的運動,如快走、慢跑或自行車,都可以有效改善腸道功能。
2019年發表於《腸胃》醫學期刊的研究發現,經常運動的人群腸道內的短鏈脂肪酸濃度顯著增加,這是腸道益生菌代謝的產物,能降低腸道發炎並增強腸道屏障功能。此外,另一項針對腸躁症患者的研究顯示,規律運動可減輕腹脹、便秘等症狀,改善腸道菌群的穩定性。
陳柏諺建議,每天進行30分鐘有氧運動,搭配肌力訓練,有助促進腸道蠕動並減輕壓力,持續規律地運動,不僅能改善腸道健康,還能提升整體免疫力和身心狀態。
❹睡眠充足
陳柏諺表示,充足的睡眠時間有助於腸道胃休息,睡眠也與腸道菌群的平衡密切相關。研究指出,睡眠不足或品質差,會擾亂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增加發炎性腸道疾病的風險;反之,規律且高品質的睡眠,能促進腸道益生菌的生長,強化腸道屏障功能。
2021年《微生物組期刊》的一項研究顯示,睡眠時間穩定在7~8小時的參與者,其腸道中與抗炎相關的菌群比例較高,腸漏症的發生率較低。此外,規律作息還能調節生理時鐘,進一步改善腸道蠕動,減少便秘或腹瀉等腸道不適症狀。
建議每天保持固定的作息時間,至少7~8小時,睡前避免使用電子產品、減少咖啡因攝取,透過改善睡眠品質,能平衡腸道菌群,還能減少壓力荷爾蒙的影響,促進整體腸道健康。
❺冥想
壓力是腸道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冥想能有效減壓並改善腸道健康,主因在於可活化副交感神經系統,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促進腸道蠕動和菌群平衡,進一步緩解腸道相關問題,如腸躁症或慢性便秘。
2020年發表於《精神病學前沿》的一項研究發現,進行8星期正念冥想訓練的參與者,腸躁症狀顯著減輕,腸道菌群多樣性提高。同時,冥想還能改善睡眠品質,進一步支持腸道健康。此外,研究顯示,冥想能增強短鏈脂肪酸的產生,這些代謝物有助於減少腸道發炎。
陳柏諺建議,每天花10~20分鐘進行深呼吸或正念冥想,並搭配靜坐或輕音樂,有助於緩解壓力和促進腸道健康,透過培養冥想習慣,能在身心放鬆的同時,改善整體消化與免疫功能。
❻深呼吸
當感受到壓力時,交感神經系統會被活化,導致腸道蠕動減弱及胃酸分泌異常,而深呼吸能促進副交感神經活動,使身體進入放鬆狀態,減少壓力荷爾蒙分泌,進一步緩解腸道緊張。
陳柏諺說明,深呼吸能幫助穩定情緒並改善腸道健康,深呼吸還能提升血液中的氧氣濃度,促進腸道微循環,增強腸道蠕動與菌群平衡。有研究顯示,深呼吸有助於減少大腸激躁症患者的症狀,每天進行10分鐘深呼吸練習,4星期後壓力呈現顯著降低,脹氣和腹痛也明顯改善。
深呼吸是簡單而有效的紓壓技巧,可吸氣4秒、屏氣4秒、緩慢呼氣8秒,每天練習10~15分鐘,即可顯著改善壓力和腸道問題。
❼高纖飲食
膳食纖維能作為腸道益生菌的養分,幫助有益菌增殖,進而提升腸道健康,減少壓力引發的腸道不適,對減壓和改善腸道問題有顯著效果,作用機制主要是透過促進腸道蠕動、穩定菌群平衡,以及產生有益代謝物,如短鏈脂肪酸。
陳柏諺指出,2021年發表於《營養素》的一項研究發現,攝取豐富膳食纖維的飲食,如燕麥、地瓜、菠菜,能顯著增加腸道中的益生菌數量,進一步提升短鏈脂肪酸的生成,這些代謝物具有抗炎效果,有助於減輕壓力對腸道的影響。同時,高纖飲食還能改善便秘與腹脹,降低腸道疾病風險。
建議每天攝取25~30克膳食纖維,可從蔬菜水果、全穀類和豆類中獲取,透過長期高纖飲食,能有效減少壓力荷爾蒙的影響,並增強腸道與心理健康的相互調節功能,維持身心健康。
❽補充益生菌
益生菌能調節腸道菌群,不僅能促進消化功能,也能減輕壓力誘發的腸道不適,還能增強免疫功能,幫助腸道屏障修復,減少因壓力導致的腸道發炎,如優格、泡菜、味噌等發酵食品,都富含益生菌。
2017年發表於《營養學研究》的研究指出,每天食用優格的參與者,腸道菌群穩定性提高,能降低焦慮情緒,並伴隨壓力指數下降,進一步改善腸道與心理健康。
❾均衡飲食
均衡飲食是指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能提供腸道所需的各種營養素,維持腸道菌群平衡,並避免血糖劇烈波動,有助於減少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分泌。
陳柏諺說明,優質蛋白質如魚肉、雞蛋,能修復腸道屏障功能,減少因壓力導致的腸道發炎;全穀、蔬果類,富含維生素B群、色胺酸,可促進神經傳導物質生成,能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分泌,減少焦慮和壓力感,並促進腸道菌群的多樣性;乳品類如優格和發酵乳,含有豐富的益生菌,能幫助維持腸道菌群平衡;堅果類,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與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蠕動和菌群的平衡,以降低腸道發炎風險。
(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