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李道奇/台北報導】上下樓梯膝蓋痛,別再一直吃止痛藥了!趕緊找醫師評估,確認引起疼痛的原因,以免錯過治療時機。1名35歲的女體育老師常在打完羽球後常感覺膝蓋疼痛,經過休息仍無法緩解,經診斷為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同仁醫療財團法人貴陽診所院長張邦瑋醫師表示,上下樓梯或在健身後站起時若膝蓋感覺不舒服,且年紀低於50、60歲,那應該不會是退化性關節炎,恐為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典型症狀 常見膝蓋前側膝蓋痛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簡稱PFPS),最典型的症狀就是膝蓋痛,疼痛來自膝蓋前側,許多人髕骨天生外翻,有些則是後天造成的,可能原因有外側髂脛束太緊繃,內側肌肉過度無力,內外側肌力不平衡造成髕骨向外偏移。髕骨與大腿間有條軌道,若肌力不平衡導致軌道向外拉,在滑動過程中就會脫軌或與軌道摩擦,進而引發疼痛。
張邦瑋醫師指出,大部分退化性關節炎(簡稱OA)的內側退化會比外側來得嚴重,所以內側疼痛感較強,還合併有內側半月板突出、副韌帶拉傷;PFPS的疼痛則來自髕骨的上下,也就是髕骨周圍。簡單來說,若痛點在膝蓋前側就是PFPS,內側痛則是OA。
演變成髕骨軟化症疼痛更劇烈 增生療法促軟骨修復
至於為何有些人10、20歲年輕時沒有髕骨外翻,到了30、40歲或重訓後卻發生?張邦瑋醫師說明,可歸因於重訓時發力不正確,或重訓後某些肌肉過度緊繃又沒有做好肌肉放鬆,如此就會加劇肌肉失衡;年輕時肌肉量足夠,較不易出現失衡狀態,但隨著年紀增長,肌力不平衡的狀況會越來越明顯。
在嚴重疼痛的急性期時,還可能演變成髕骨軟化症,即是髕骨與軟骨間產生破裂與碎裂的狀況,會引發劇烈疼痛。此時可以考慮使用增生療法如PRP或PLT等來促進軟骨修復,降低發炎反應以及提升局部穩定度,也可使用肌貼來降低髕骨外翻的情況。上述女體育老師也是在接受PLT治療後加上正確衛教,疼痛狀況大幅改善,軟骨健康度上升,膝蓋內側副韌帶穩定度更好,經過一段時間的運動和肌肉放鬆課程,肌力失衡也改善許多。
▲張邦瑋醫師提醒,當發現蹲下再站起或上下樓梯,膝蓋有輕微疼痛時,要盡快積極就醫。(攝影/林志遠)
幾種情況膝蓋出現疼痛 恐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警訊
張邦瑋醫師進一步提到,想要徹底解決問題,需先改善髕骨外翻程度,首先要放鬆過度緊繃的肌肉,尤其是大腿外側的髂脛束闊筋膜張肌,以及小腿外側肌肉、後側腓腸肌,可以透過拉筋或筋膜槍來改善,接著可透過訓練來強化股內側肌與股四頭肌。
前面提到的PLT就像是升級版的PRP,有促進組織再生,顯著降低發炎反應與修復軟組織等效果。膝蓋痛患者多半是結構不穩定造成嚴重髕骨外翻,PLT也能使內側副韌帶和相關組織穩定,減少髕骨外翻的嚴重度。
張邦瑋醫師解釋,可將PLT視為新技術的PRP,PRP具顯著增生效果,使用PRP前,會先抽10至15c.c.的血,離心後,使用於治療部位,但無法得知其生長因子的數量;PLT則可在分離過程中定量,且分離出來的PLT凍晶可存放3年。因此,抽血1次,可使用約6至10次,另外,人的身體狀況一天比一天衰退,可使用相對身體巔峰時期的生長因子來修復,比起傳統PRP更有保障。
最後張邦瑋醫師提醒,當發現蹲下再站起或上下樓梯,膝蓋有輕微疼痛時,要盡快積極就醫,請專業醫師評估肌力狀況、軟骨健康程度,內側副韌帶等健康度,來制定治療方案與治療,避免讓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進一步演變為髕骨軟化症。
# 首圖攝影/林志遠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