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財經

什麼情況!恆生銀行暴跌10.24%,香港金融股也抗不住了?

格隆匯

發布於 2022年02月22日14:08

2022年的港股市場,真是屋漏跟添連夜雨,什麼不好的利空都碰上了。

在恆生指數成份股中,互聯網、銀行、地產、大健康是權重最大的四大天王,每一個都對指數乃至整個港股市場影響舉足輕重。

但從去年開始,除銀行之外,其他三大天王不斷輪番被錘,直把港股砸出一個個坑,如今好不容易監管政策對這些行業有所糾偏,讓指數有喘息機會,但沒想到的是,隨着近期本地銀行股的2021年度業績公佈,這最後一個陣地貌似也守不住了。

今天,恆生銀行和匯控銀行發佈2021年度業績,大概看,大轉型之後的匯控業績表現還算穩健,但恆生銀行的業績就讓人大跌眼鏡了。

在恆生銀行業績出來後,幾大投行立馬跳出來落井下石,高喊業績遠遜預期、維持減持評級。這下好了,其股價午後加速跳水最後收跌超10%,連帶其他地產股都集體暴跌,恆指也同樣再次遭殃。

結合近期渣打、匯控、恆生銀行等幾家業績數據,可以看到在過去一年香港本地雖然陷入持續的疫情衝擊,但得益於海外經濟活動復甦較好,整體還是維持較好的業務韌性的。

但還是可以看到一些值得注意的趨勢和端倪。

恆生銀行看似利潤增長非常可觀,但總體營收規模是繼續下降的。

而恆生銀行則業績壓力更明顯了,其股價的大跌,一方面是來自過去一年業績的不及預期,另一方面則是來自對於今年預期的擔憂。

恆生銀行成立於1933年,至今有近90年曆史了,其在在香港有290個網點,服務超過350萬人,也就是服務了近半的香港成年人。

2021年度數據顯示,恆生銀行的93.44%的業務在香港,大陸的業務僅6.06%,絕對稱得上香港本地銀行的標杆。

恆生銀行的主營業務大概為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商業銀行業務及環球銀行及資本業務。其中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佔比近7成,其具體業務包括提供廣泛的個人客户對個人銀行、消費貸款及財富管理,以及個人銀行產品服務如往來及儲蓄賬户、定期存款、按揭及私人貸款、信用卡、保險、投資等。

2021年業績數據顯示,恆生銀行期內總營業收入495.32億港元,同比減少8.82%,淨利息收入238.22億港元,同比減少11.46%,股東應得溢利139.60億港元,同比減少16.34%。

恆生銀行業績主要是受下半年影響,下半年扣除預期信貸損失變動及其他信貸減值提撥前之營業收入淨額為港幣158.56億元,減少8%,主要是市場投資氣氛轉弱,非利息收入下跌28%。營業支出上升9%及預期信貸損失提撥有所增加,營業溢利減少港幣42.15億元,即41%。相比2021年上半年,股東應得溢利減少港幣35.74億元,即41%。淨利息收入大致保持,賺取利息之平均資產增加1%,淨利息收益率維持穩定,減少3個基點為1.48%。

對於加大扣除逾期信貸損失方面,恆生銀行並非無的放矢,從數據看,其逾期信貸的業務方面確實出現了較大增長,2021年總逾期規模為36.71億港元,同比增長了63.6%,其中逾期3個月以上至半年的及逾期1年以上的均同比增加了1倍多。

最後,恆生銀行整體營收利潤的雙降,疊加營業開支的大幅上升,讓其整體成本效益比率大幅提升6%至42.6%,相對銀行業來説,這個幅度已經比較大了。

這還是在公司總職工人數同比有所減少的情況:

恆生銀行作為香港本地經濟活動最緊密聯繫的金融企業,其業績走弱也反映了香港經濟發展承壓的趨勢。

這也可以從恆生銀行的貸款分類中看出一二:批發及零售業、製造業兩大類的貸款規模相比上一年明顯有所縮小,其次是資訊科技及通訊業,這些都是香港本地實實在在的實體經濟業務。如今都在顯示收縮。

儘管2021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同比上升了6.4%,扭轉過去兩年的跌勢,但仍比2018年的水平低約2%。同時這也是得益於海外疫情衝擊導致經濟封鎖對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經濟依賴加大。

但下半年香港的訪港旅遊仍然冰封,尤其是今年以來疫情的再度爆發,把香港的經濟再度拖入不利方向。

目前香港的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在持續發酵,截至22日零時,香港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211例,新增死亡病例32例。香港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66574例,這已是連續三日確診者超過六千,給香港醫療系統帶來壓力,同時也對香港經濟和社會民生帶來重大影響。

儘管現在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內地也持續給予非常大力度的抗疫支持,但鑑於香港的實際情況,疫情控制工作想要取得足夠成效可能還要較長的時間。

近日香港總商會修訂今年經濟預測,預料今年香港經濟實質增長1.2%,較去年12月時的預測下調1.6個百分點,同時總商會又預計,年底時香港失業率將達到4.8%,較原來預測調高1.1個百分點;全年零售銷售下跌2%,原先估計是增長5%。至於商品出口增長就由7%調低至6%。

另一方面,作為反應香港經濟景氣度的樓市在近期也出現了走軟趨勢。2022年1月香港的所有種類樓宇註冊買賣合約共5911份,比上月下跌16.5%。該數字為2020年9月以來的新低。香港1月樓宇買賣合約總值544億港元,環比下跌38%,同比亦下跌18.6%。

可以預計,在疫情更加肆虐的2月,這個數據可能變得更不容樂觀。

最終,這些因素反應在香港本地的金融服務也方面,尤其本地銀行業務方面,肯定會是一個不利的影響。

這或許也是市場對於恆生銀行今年業績預期表示擔憂的原因。

什麼情況!恆生銀行暴跌10.24%,香港金融股也抗不住了?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