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來論|舊邨重建一舉多得 冀政府盡快制訂時間表

星島日報

更新於 2022年11月27日18:55 • 發布於 2022年11月27日19:00

本港公共屋邨持續老化,不少高齡公屋都有石屎剝落或漏水等結構性問題,對住戶造成嚴重困擾,更隨時危及性命安全。另一方面,幾十年前的公屋設計已跟不上居民生活需要,疫情下過時的排水喉管更加劇「播毒」風險,重建已「急不容緩」。近年社會對舊邨重建的訴求日增,新政府應把握時機,加快重建步伐,切實改善居民的生活。  在剛過去的《施政報告》中,特首以「破格」方法解決港人居住問題,包括推出「簡約公屋」、輪候公屋時間「封頂」等,贏得「排隊上樓」的人一致掌聲。相對來說,舊邨重建政策就較為「消極」,房屋局被問及重建選址時多次「含糊其詞」,居民盼望透過重建改善生活可謂「遙遙無期」。  隨公屋住戶年齡層的老化,房協及房委會轄下不少六、七十年代興建的老屋邨,已不能滿足當今社會與居民的生活需要,例如舊屋邨大多欠缺安老護老的設計,不但梯級過多,走廊又無預留空間加裝無障礙設施、單位亦較難增設無門檻或防滑設計,邨內的安老設施亦不足。儘管當局已推行「全方位維修計畫」及「日常家居維修服務」等翻新措施,即使房署如何努力維修,但舊邨年久失修,結構老化,設施不足可謂「死症」,而每年花費巨額維修保養,亦不符社會與經濟效益。  另一方面,本港房屋資源稀缺,以市區土地尤其珍貴,輪候公屋的市民大多以市區為首選。這類屋邨交通便利、生活設施齊備,例如九龍東的彩虹邨、砰石邨、和樂邨等,鄰近東九龍區主要幹道,附近又有港鐵站,屋邨的人口密度低,只要重建時適當提高地積比率,不但能興建更多單位,亦可改善居住環境,重建潛力十分巨大。  儘管市區公屋有很大重建潛力,但政府近年對重建的取態反而較過往「消極」。以「全面結構勘察計畫」為例,計畫旨在為高樓齡公共屋邨進行勘察,確定樓宇結構是否安全,以及評估修葺同重建相關既經濟效益,是決定屋邨重建與否的重要程序。而政府在二○一八年展開第二輪計畫,涵蓋七十一個樓齡達四十年或以上的屋邨、合共五百一十九幢樓宇,但令人失望的是計畫要到二○三二年才完成整個勘察,勘察進度異常緩慢,而過去有多名主理房屋的官員甚至表態指大規模重建影響輪候上樓,對舊邨重建「大潑冷水」!  就以黃大仙區的彩虹邨為例,樓齡最高達六十年,早已日久失修,過去經常有居民反映指單位石屎剝落、鋼筋外露、漏水等問題嚴重,近年更因石屎剝落擊中居民既意外而多次「上報」。在疫情期間,更懷疑因排水管設計落後、喉管老化滲漏等原因「爆疫」,搞到居民人心惶惶。為此,不少政黨或組織亦曾就彩虹邨提出重建方案,但都得不到政府的積極回應。  改善舊邨環境  事實上,彩虹邨並非偶例,本港有多條落成逾半世紀的舊邨都極待重建,政府需要加快「全面結構勘察計畫」的推展,盡早諮詢居民制訂全面的公共屋邨重建時間表,有序地重建公屋,釋放土地潛力。同時,政府在進行土地規劃時應優先預留土地作公屋重建之用,讓受重建影響的公屋居民能獲得「原區安置」,改善生活質素。  房屋供應除了要「提速、提效、提量」,改善居住質素同樣重要。市區舊邨交通便利、具發展價值。舊邨重建不但可增加房屋供應,亦能改善基層家庭的居住環境,可謂一舉多得!顏汶羽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