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文字狂】香港九條特色街道譯名 原來有段故

Metro Pop

發布於 2020年04月19日00:00

平日走在街上,有沒有發覺有些中文街道譯名與原本的英名街名有多少出入?原來以前還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早期的街名只有英文,再由精通英文的師爺進行翻譯工作。由英譯中的過程,師爺會按照不同情況決定應該音譯,還是意譯。今次選出香港九條最有意思的街道譯名,一齊聽故事!

眾坊街 Public Square Street(意譯)

此條街指油麻地天后廟前的一個廣場,政府於19世紀興建此街時命名為「Public Square Street」,有公眾廣場之意,但一度被誤譯為「公眾四方街」,後來被更正為「眾坊街」,比前者更為簡潔、切合。

春園街 Spring Garden Lane(意譯)

街名源自19世紀時有英國鴉片商人在此處建立了有清泉的花園洋房,故取名為Spring Garden,而Spring既指春天,又指山泉,故曾有「清泉街」的譯法。1860年起,這一帶充斥了大量妓院,成為男人尋花問柳之地,為春園街一名增添意義。

露明道Lomond Road(音譯)

原名為「Leven Road」,音譯後命名為「梨雲道」。但街道附近就是醫院,「梨雲」與「離魂」音同,有死亡的不祥之意。考慮到公眾的感受,政府一併將此街英文名改為Lomond Road,中譯為「露明道」。

萬宜里 Man Yee Lane(意譯)

開埠初期,政府將這條有較多華人出沒的街命名為「中國街」,但經歷了六七暴動後,70年代初政府為了與華人修補關係而替街道易名。附近臨近萬宜大廈,加上萬宜有「萬事皆宜」的吉祥之意,便將街道命名為「萬宜里」。

愛秩序街 Aldrich Street(音譯)

街道的命名其實與19世紀來港,紀律嚴明的英軍少校Major Aldrich有莫大關聯。此人被中譯為「愛秩序」,除了設計出多棟如美利樓的地標式建築,更大大整頓了當時英軍的軍紀,故政府將筲箕灣多處地方以其名命名,除了紀念其貢獻,也是對其愛守秩序的一種肯定。

樂善美道 Rosmead Road(音譯)

此街道位於港島太平山頂歌賦山一帶,是以第五任總督樂善美男爵命名。此人原譯名為羅士敏男爵,在港期間施行多項經濟和民生的革新政策,穩固了當時港口及水塘等的基建發展,後來譯名被美化為「樂善美」,以肯定其施政成就。

樂活道 Broadwood Road(音譯)

此街道最初被命名為「布律活道」,記念殖民地時期的布律活中將。而有關街道附近民居林立,且道路環境清幽,是居民散步的好去處。70年代起,政府為雅化街名,使之更為簡明,隱去了「B」的標音,改為「樂活道」,有安居樂業之意。

德己立街 D'Aguilar Street(音譯)

近蘭桂坊的德己立街原名為「德忌笠街」,但由於「忌」有憎恨、禁誡之意,而「笠」有「執笠」(結業)、「老笠」(打劫)的貶意,故改動為「德己立街」,順帶有「以德立己」的意思。

詩歌舞街 Sycamore Street(音譯)

Sycamore原指無花果,但中國人鍾愛「開花結果」,除了渴望付出有回報,「結果」更指生兒育女,而無花果有不育之意,意頭不吉利,故以取近音字,將街名譯為「詩歌舞街」。

Text:Mike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