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處設有「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協助參加計劃的工傷僱員早日康復並重投工作,但計劃被指「講一套,做一套」。地盤司機蔡先生向《東呼即應》申訴,指參與勞工處「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但腳傷未康復便被告知「個案已完結」,無奈下只好看街症、急症續取醫生紙。他批評計劃虎頭蛇尾,未能幫助工傷僱員。有議員表示,政府需要檢視計劃,避免工傷僱員怕「兩頭唔到岸」而對計劃卻步。勞工處回覆指,有關計劃會為參與人士提供服務,在醫療上達致最大程度的改善,又指康復情況由個案醫生專業醫學判斷,非出自個案經理。
地盤司機蔡先生今年7月因腳部扭傷,在同事的介紹下參加勞工處「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然而,在見了6次醫生、腳傷仍未康復的情況下,突然被告知自己的個案即將結束。他憶述,9月底最後一次見醫生時,醫生第一句就問「個案經理有無聯絡你?」,第二句就是「今天是我最後一次見你」。蔡生摸不着頭腦,「那時都還沒看我的腳」。然後醫生就說「沒辦法,計劃要結束」。最後,醫生見蔡生情況嚴重,就為他多打一次類固醇,再幫他抽水,就結束了該次治療。蔡生慨嘆:「兩個月左右,哪裏能康復!」
《東呼》查閲有關服務的網頁,其中提到每個參加計劃的工傷僱員,會獲指派一位個案經理全程跟進,但蔡生則說其個案經理,不了解他的處境。「剛開始就很好的,到後來就有些懶懶閒,沒有聯絡、沒聲氣。」蔡生指,每次第一次見物理治療師或職業治療師,個案經理應該要用手機視像參與,但在大半個鐘的治療時間內,個案經理大部分時間都不在視像中。現時,蔡生每周兩次看街症或急症,續取醫生紙及止痛藥。他亦曾到私家診所再照X光,發現仍有骨裂,而最快的公院骨科排期要排至明年1月。
勞工處回覆指,先導計劃的服務一般會提供至個別僱員,在醫療上達致最大程度的改善,又指康復情況是由個案醫生作出的專業醫學判斷,並非由個案經理決定,有些參加者的傷患達致最大程度的改善後,可能仍需接受後續治療,個案醫生就會轉介參加者到醫院管理局,繼續接受所需的服務。至於蔡生的個案經理,則一直密切跟進蔡生的個案,了解及跟進其需要。《東呼》亦致電為蔡生提供醫療的診所,希望向主治醫師了解更多。職員表示會轉達相關負責人士回覆記者,但至截稿前尚未獲得回覆。
議員林振昇表示,先導計劃當初預計試行3年,預計每年會有約2,300名工人申請,但運作近兩年,現在個案也只是1,300多宗,康復的人數大概是70%,即是說有30%的參與者未能康復或重返工作崗位。他認為,未有太多人參與先導計劃,其一原因是參與者擔心參與計劃後,要放棄在公立醫院的治療,所以猶猶豫豫、不知道怎麼選擇。他建議,經醫生判斷仍需進行後續醫療程序的參與者,可以加快銜接到公立醫院排隊,直言相關個案不會太多,估計公營醫院可以承受。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