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研究指失明人士初期對支援服務需求明顯較高

香港電台

更新於 2021年10月29日09:56 • 發布於 2021年10月27日10:28 • 香港電台 RTHK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與港大學進行有關後天失明人士社區支援研究,發現失明初期的人士在適應社區生活比較困難,初期對支援服務的需求明顯較高。
研究於去年11月至今年5月期間進行,分別有167名及43名視障人士參與問卷調查及聚焦小組,當中全失明或嚴重弱視的研究對象佔8成,平均年齡約為55歲。
調查顯示,不同視障程度的後天失明人士,生活質素有所差距。全失明組別在健康及精神狀況、自我觀感及人際關係等的分數較高,而嚴重弱視組別整體分數則較低。在眼疾發病時間方面,發病時間距今少於1年的受訪者,對社區歸屬感的分最低,以40分滿分,平均只有21.5分,而發病3至10年的則有26.5分。
視障人士莫先生表示,醫院與社福服務支援缺乏銜接,醫院無提供資料或協助轉介到有關機構,最後靠朋友才知悉復康訓練服務。他又表示,覆診時需要提早兩個星期預約陪診服務,過程亦涉及多個程序,自己難以獨立處理。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長黃俊恒表示,現時視障人士部份服務,例如復康訓練服務,輪候時間過長及欠缺持續性,輪候時間更長達9個月至兩年不等。他又說醫社合作不足,例如醫生不熟悉社區服務而未能將個案轉介到合適社福機構或向病人介紹支援服務,出現不銜接情況,影響視障人士生活。
協進會促請政府加強相關服務,包括增撥資源,縮短輪候服務時間及盡早介入支援。另外,建議加強醫社合作,落實殘疾人士醫療券及提供更多殘疾人士就業機會等。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