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徑(Hong Kong Four Trails Ultra Challenge,簡稱HK4TUC)被譽為香港以至全球最艱難的越野挑戰之一,參加者要成為完成者,需在60小時內逆走麥理浩徑、衛奕信徑、港島徑和鳳凰徑四條山徑,全程長達298公里,累計爬升高達14,500米,足以讓絕大多數越野跑愛好者望而卻步。
然而,對於HK4TUC的組織者Andre Blumberg來說,如此艱鉅的任務還不夠貼近極限。近年來,他不斷提高賽事的難度和複雜性,諸如禁止使用行山杖、減少支援人員數量、要求選手從山頂跑到中環碼頭、甚至在2025年規定參賽者不得佩戴手錶。種種看似不合理的規定,無一不在挑戰參賽者的體能和意志力極限。有人說,Andre是在滿足自己的惡趣味,但這種不斷加碼的做法,何嘗不是在向另一個「惡名昭彰」的越野跑賽事 Barkley Marathons 致敬?
Barkley Marathons歷來僅20人完成
Barkley Marathons位於美國田納西州,以超高難度和低完賽率聞名世界,創辦靈感取自刺殺馬丁路德金的兇手James Earl Ray,在1977年從附近州立監獄逃脫3次。參賽者需要在60小時內完成5個環繞賽道的循環,全長約100英里(160公里),累積爬升達5萬4千英尺(約1.6萬米),同時要撕下沿途藏匿的書頁以證明完賽。Barkley Marathons 同樣禁止使用GPS設備和接受旁人陪跑,發令時間由賽事創辦人Gary ‘Lazarus Lake’ Cantrell 一支香煙決定,自1986年創辦以來僅有20 人成功完賽。可以說 Barkley Marathons早已超越一般越野跑,而是挑戰人類意志力和求生本能極限。
如今,HK4TUC 正朝著這個方向邁進。當越野跑運動日趨專業化、商業化,賽事裝備和後勤保障愈加完善時,HK4TUC 卻反其道而行,試圖讓參賽者回歸到人與自然對話的原始狀態。在298公里的崎嶇山路上,跑者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雙腿和意志。他們必須與饑餓、口渴、疲憊、孤獨等等惡劣狀況抗爭到底,正如 HK4TUC 往屆參賽者廖科樂所言「玩得咁辛苦,先至玩得咁開心」,或許就是越野跑的真諦。
當然,HK4TUC畢竟還是一場有組織、有規則的賽事,並非真的如 Barkley Marathons 般變態。Andre在審核報名資格時十分嚴格,確保只有真正具備實力和經驗的選手才能獲準參賽,也在賽道設計、補給安排等方面為參賽者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與 Barkley Marathons 的做法還是有所區別的。
擁抱未知 追尋原始而質樸的快樂
總而言之,HK4TUC 和 Barkley Marathons 代表了越野跑運動的一種極端形態,近乎用殘酷的方式審視並挑戰人的身心極限。對跑者而言,挑戰 HK4TUC 絕非為了獎牌和名次,而是一場關乎自我認知、自我超越的心靈之旅。正如廖科樂所言「辛苦,但更覺難能可貴」,或許只有到了這樣的極限時刻,我們才能真正領悟並釋放自己的潛能。
對絕大多數業餘越野跑愛好者來說,完成 HK4TUC 或 Barkley Marathons 無疑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我們可以從兩個賽事的設計理念中汲取一些精神養分,挑戰自己底線、擁抱不舒適和未知,追尋原始而質樸的快樂,用這樣一種態度去對待越野跑,或者說,去對待我們的人生,相信每個人都能從中收穫頗多。
▼ Follow Weak Ends Here
Website: https://www.weakendshere.hk/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eak.ends.here/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eak.ends.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