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大潭道水壩塞車不再?智能交通燈自動調節綠燈時間

LINE TODAY

發布於 2018年12月03日10:50

如果想入石澳或赤柱玩,很多時都要通過大潭道水壩路,這條連接柴灣和赤柱的主要路段出名狹窄,雙向行車不時會出現對頭車塞死,每逢假日更是慣性擠塞。為了減輕塞車,政府在8月底正式加建了智能交通燈系統,究竟這盞紅綠燈有幾醒?

去年巴士與Tesla「狹路相逢」的航拍片段,相信大家都記憶猶新。
去年巴士與Tesla「狹路相逢」的航拍片段,相信大家都記憶猶新。

大潭道水壩路曾考起不少司機,皆因道路只寬約5米,如果有車輛對行,空間只夠私家車和中型車同時通過,過往也曾發生多次如Tesla和巴士爭路的情況,導致超長車龍,兩架對頭車都進退兩難,最後要勉強「擦身而過」,危險之餘又造成交通擠塞。有見及此,運輸署在2017年已經開始在路段加入交通燈作測試,雖然可以避免對頭車,不過也增加了行車時間,於是衍生出新的智能交通系統。

大潭道水壩路是連接柴灣和赤柱的主要路段,出名狹窄,考起不少司機。(政府新聞網圖片)
大潭道水壩路是連接柴灣和赤柱的主要路段,出名狹窄,考起不少司機。(政府新聞網圖片)
過往一旦同時有兩部大型車輛駛過,即出現「塞死」情況。(Google Map截圖)
過往一旦同時有兩部大型車輛駛過,即出現「塞死」情況。(Google Map截圖)

在今年1月,運輸署聘請了中文大學研發智能交通燈,並於8月25日起實行。有別於傳統交通燈的定時設定,智能交通燈系統引入了影像分析技術,能夠收集實時車流、車龍長度等數據,計算出最有效的綠燈時間,從而靈活調節燈號,以減少交通燈多餘的等候時間。

首先,系統會預設最短綠燈時間為15秒,如果偵測了某一方的車龍超過200米,同時另一邊車龍少於200米,便會自動增加165秒綠燈時間,讓車龍較長一方先通過。如果165秒未用完而車龍已經全數駛過的話,綠燈亦會自動提前停止並轉為紅燈,令道路兩頭的紅燈再維持45秒,讓大壩路面上的行車通過後,再放行另一邊的車輛,如此類推。

智能系統能辨別車輛種類、長寬度等,以計算出實時車流及車龍,得出最有效的綠燈時間,比傳統交通燈更進一步縮短等候時間。(政府新聞網短片截圖)
智能系統能辨別車輛種類、長寬度等,以計算出實時車流及車龍,得出最有效的綠燈時間,比傳統交通燈更進一步縮短等候時間。(政府新聞網短片截圖)

智能交通燈已經運作了3個月,成效顯著,運輸署工程師葉珮芝指:「使用傳統交通燈時,平均車龍長280米,車輛平均需要超過400秒才可通過水壩。換上智能系統後,平均車龍不超過200米,通過水壩一般只要約145秒。」另外,運輸署指駕駛者不用擔心私隱問題,因為探測器會從車頂角度拍攝,不會拍到車上人士的容貌及車牌號碼。

智能交通燈能依路面情況來調節綠燈時間,有效地疏導車龍。(政府新聞網圖片)
智能交通燈能依路面情況來調節綠燈時間,有效地疏導車龍。(政府新聞網圖片)

大潭道水壩路的智能系統率先推行,相信能作為日後改善道路的參考方案,甚至套用在行人與車路的交通燈系統上,減少駕駛者或行人空等紅燈的時間,讓道路使用更有效率。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